邓公现场提拔,52岁官员晋升正部,任命前一刻惊喜现身!

爱吃凉历史 2025-04-14 04:03:14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推进国家改革和实行政策中眼光超群,用人上来讲,那也绝对是火眼金睛!

比如后来的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国务院副总理往里,以及后来的吴邦国、黄菊等高级干部,都是邓小平亲自从基层提拔上来的!

而邓小平在识人用人上展现出的魄力和眼界,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其中他对关广富的破格提拔,堪称中国政坛的一段传奇。

一个52岁的正厅级干部直接被升任正部级,职场一省的大权成为封疆大吏!

而关广富也没让邓小平失望,紧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带领整个湖北走向辉煌!这既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改革开放时代浪潮的缩影!

这个关广富究竟何许人也?为何邓小平会对他破格使用?掌握一省的大权之后关广富又做出了什么贡献?

让我们一一道来:

一、大胆启用

时间还要回到1983年,那时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第5个年头。

虽然经济体制的改变已经成了必然,所有人都明白,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但是,体质的变化需要更多有专业素质和灵活头脑的干部来推进。

由于动荡时期产生的遗留问题,此时大多数的领导干部都年龄偏大,思想也比较僵化。即便想接受改革开放,但也不了解该如何推进政策改变。

于是,邓小平在此时就大胆的提出“干部年轻化”战略,要求大胆启用年轻干部,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以老带新”的过渡性思路。

但是,这种改革又谈何容易?直接向权力本身挥刀是非常困难的。已经掌握了权力的人,又有几个能主动放弃自己的地位,让给年轻人呢?

但是,高风亮节的干部还是有的,这个转折点就出现在四川!时任省委书记的谭启龙主动请辞,并建议中央“一步到位”启用年轻干部。

这一举动直接推动了干部选拔机制的突破性变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的关广富,意外成为这场改革的风云人物。

关广富1931年出生于黑龙江,16岁就投身革命!由于小时候读过书识字,就在当时的根据地做财政工作。

1949年后,关广富随军南下后,从此就扎根在了湖北。刚开始他从县财政科员做起,一直做到省财政厅股长、副处长。

1972年之后,从财政调到了银行系统,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湖北分行副行长、行长。

从此,就在金融系统深耕了十余年。在他主导湖北的金融行业阶段,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等措施,使湖北成为全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关广富稳健务实的作风,胆大心细的改革能力,让总行行长吕培俭非常赏识。

到1983年,52岁的关广富已经是正厅级干部。按我国正常的晋升流程,已经进入金融系统的他,大概率会在央行或银行体系内逐步升迁,回到传统行政体系的可能性不大。

可是时代的浪潮催生了太多的改变,关广富就是被改变的人之一。

这一年,他居然同时接到了两份调令,一份来自于湖北省政府调任他去担任主管财贸的副省长,另一份则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调任他担任副行长。

两份调令让这位素来果断的金融专家,罕见的陷入了两难。两个职位从行政级别上来说相差无几,但实际操作却有很大的差距。

副省长的职位可以代替自己的经济专长,但需要从专业领域转向更复杂的行政工作;总行副行长则是继续从事已经熟悉的老本行,而且将来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但是却需要举家迁往北京。

最终,关广富还是选择了留在湖北,主要原因是他的夫人不适合北方的气候。

可正当关广富准备赴武汉上任的时候,北京对他的人事安排却有了新的计划!这个计划甚至是由邓小平亲自主持的!

在谭启龙“让贤”的示范效应下,中央决心打破常规,直接从基层选拔年轻干部。

邓小平就像湖北方面询问适合的人选,湖北方面当即推举了关广富。邓小平在了解了关广富的情况之后当即拍板,确定了就由他担任省委书记!

于是,原本的副省长任命被叫停,改为直接担任一省的最高领导!而关广富自己则是最后一个得知这份任命的。

当时的他正在北京参加全国分行长会议,会议间隙,工作人员突然通知他即刻前往中南海。

当他怀着忐忑心情走进会议室时,等待他的不是预想中的央行领导,而是中央组织部的正式任命文件。

就这样关广富从正厅级分行行长,直接升任了正部级省委书记!连跨两级的破格提拔,可以说算是坐火箭了,让这位素来沉稳的东北汉子也难掩震惊。

二、不负众望

在邓小平与关广富见面的时候,特意嘱咐他——湖北乃是九省通衢,既要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更要成为连接中西部发展的枢纽!

关广富自然也不富邓公的嘱托,上任之后就风风火火的开始进行改革。依靠对金融行业的熟悉,他率先在武汉试点“信贷资金差额包干”,打破计划经济时代僵化的资金调配模式。

之后他又开始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乡镇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更顶着“姓资姓社”的质疑声,在黄石、宜昌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关广富随后启动了“放权让利”改革,将省级审批事项从487项砍至89项,允许县级政府自主审批500万元以下投资项目。并开创性的设立了全国首个“企业破产法庭”,两年内依法清算142家僵尸企业,盘活资产23亿元

这一系列举措,让湖北率先实现了国企的扭亏为盈,而乡镇企业的数量也猛增三倍!让整个湖北成了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而整个湖北的经济也因此带动起来,GDP提升了12%!

时间很快来到了1992年,这一年正是邓小平的南巡。

那年春天,邓小平的专列悄然停靠武昌站。没有提前通知,没有隆重接待。急于南下的他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地方的酒店下榻,执意要在站台内听取湖北当地的工作汇报,这一年的邓小平已经88岁了。

当关广富等湖北官员接到消息的时候,专列已经进站了。他急匆匆的赶到现场,刚见到邓小平就赶紧上去,双手用力握住邓小平的手!

和邓小平仅听完他基本的问候,就立刻开口问:“你们的经济抓的怎么样啊?”

关广富急忙用最简略的语言进行汇报,就在站台上他用20分钟就将湖北这几年来的成就简述了一遍。

邓小平听得连连点头,显然对湖北的发展非常满意。

但是在临分别之前,邓小平还是嘱咐了他们几句:“现在有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开,尽是会议,讨厌透了。会议多,文章长,讲话也长,内容重复,新的语言不多。

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炼。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起草,要求不得超过5000字,我完成了任务。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吗?”

关广富听到邓小平的嘱托之后,非常郑重的点头!不但从此自己以身作则,还专程把邓小平跟自己在站台上的谈话记录下来,传递给了已经前往深圳的“邓办”,再由“邓办”传给了北京。

4天以后国务院办公厅就起草了《关于减少少领导同志过多事务性活动的建议》,江泽民和李鹏当即表示同意!

关广富主政湖北的十年间,全省GDP从全国排名第12位升到了第8位,武汉则从一个内陆工业城市,成功转型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中,关广富凭借对财政系统的熟悉,和出色的精准调度能力,创造性地运用保险机制分摊救灾成本,为后来全国应急管理体系改革提供了范本。

三、好书记

靠着改革的魄力和对金融的精准把控,关广富不但搞活了湖北的经济,也让老百姓对他交口称赞。

1990年初,湖北天门市因行政区划调整,使得车牌号归属发生变更。原属荆州地区管辖的天门、仙桃、潜江三市升格为省直管副地级市后,车牌号沿用“鄂P”引发民众不满。当地流传着一则顺口溜——

“百万人民齐努力,搞了四个副地级;搞个车牌是恶批(P),百姓说这可不行,我们要克找关书记;关书记说:不急不急,我在胯底加一笔(P下面加一笔成为R)。”

虽然这只是当地老百姓的一个笑话,但也足可以说明关广富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僚,而是每个老百姓都真心拥戴好书记。

回望1983年的破格提拔,与1992年的“武昌29分钟”。我们不由得感叹,历史永远会给这样的有信念的好干部开一扇门!

参考资料:

1.怀念广富同志

蔡学俭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湖北

2. 伟人的足迹——关广富同志谈邓小平同志南巡第一站 田晓杏

楚天主人

2004-10-15

3. 插柳不叫春知道——邓小平"南巡"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田炳信

南风窗

2004-07-23

4.湖北省委原书记关广富逝世,曾在邓小平南巡首站时汇报工作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郭琛 实习生 张巧雨

2016-04-19 18:10

来源:澎湃新闻

5.【钩沉】从“关行长”到“关书记”,前秘书撰文回忆关广富“跨越式升迁”细节

天下楚商 2016-04-22 09:29:26

天下行 湖北网络电视台

0 阅读:0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