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强地级市苏州为了救楼市,又想了一个新办法:针对年轻人推出了一个前5年本金只用还100块的房贷产品。
这个产品的名字叫“三低一宽”特色化金融产品,所谓三低就是低首付、低利息、低月供,一宽 就是宽期限。低首付是最低15%首付就能买房,低利息是能享受最低房贷利率3%,这两点其实没啥特别优惠,有变化的是低月供和宽期限。低月供指的是苏州部分银行能提供定制化的房贷,和正常房贷不同,前5年房贷本金只用还100元,苏州住建局还举了一个例子:
以吴中区本科学历购房者为例:若购买总价200万元的新房:首付30万元(比例15%)中,人才房票可抵用8万元,购房者自筹22万元。贷款170万元按利率3%计算:普通房贷客户(30年期等额本金)首月还款8972元,特色化金融产品客户前五年每月还本金100元,首月还款4350元,首月月供减少约51%。
事出反常必有妖,苏州之所以能推出这么一把新型镰刀,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至少说明现在苏州的楼市情况应该不太好。
目前的苏州楼市,可以用量价齐跌来形容。
2025年2月贝壳成交均价1.65万元/㎡,环比跌10.8%,较2021年峰值下跌超35%。
苏州房价在2015年后曾迎来过一波大涨,房价从1万3左右一路猛涨至2019年的2.6万左右的高位,其中,
苏州工业园区房价涨得最猛,仅1~2年时间,均价就从1.3万来到2.4万,涨幅高达70%。
之后苏州房价迎来震荡期,在2021年又回到历史高点,之后便开始下跌,从2023年开始房价下跌加速,一直跌到去年9月均价1万6千多的低点,最后在政策托底下房价回升了3个月左右,今年2月份开始又陷入低谷,二手房均价跌破1万7,跌回2016年左右水平且尚未企稳。
从贝壳数据来看,2月份挂牌的二手房中,有64330套在降价,涨价的只有4305套,这意味着苏州楼市为绝对的买方市场,大部分的业主正在降价抛售离场,只有少部分业主持有信心。
成交量也是如此。
2025年2月,苏州市二手房成交6229套,环比下降40.91%,同比下降32.28%。苏州市区新建商品房共成交2354套,环比下降22.84%。
2024年,苏州商品房成交面积为604.66万平方米,同比上年下降13.64%,比2021年高点下降52.45%。
库存方面,苏州楼市是压力山大。
截至2025年3月,苏州市区新房存量约577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5.5个月,供需失衡持续压制房价。二手房挂牌量约为20.9万套,其中主城六区为11.7万套。
在高库存的制约下,苏州的房价仍处于下跌通道,楼市依然是买方占优势地位。
我们知道,苏州有“最强地级市之称”,它的经济总量吊打掉大部分的省会城市。2024年,苏州GDP为2.67万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六,超过了成都武汉杭州南京,仅次于北上广深渝。
按理说经济发达,产业多,房价就可以撑住,那为什么苏州的房价下跌这么严重呢?
这和经济转型、高库存、人口等多重因素有关。
第一,苏州楼市供需关系失衡,供应过剩,需求萎缩。
过去10年间,苏州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导致库存高企,并且此前投资客涌入,超高了房价,造成了泡沫。2016-2021年苏州房价累计上涨84%,远超居民收入增速,核心区房价收入比仍高达15倍,远超国际警戒线(6倍)。
如今限购取消,房价下跌,投资客纷纷割肉抛售离场,导致投资性需求大降,而本地刚需支撑又不足,人口流入速度放缓,年轻人购房能力受收入增长停滞。
第二,苏州面临产业转型和产业外迁的冲击。
苏州是一个工业城市,目前正面临着从传统工厂向高新企业转型的挑战。
苏州制造业面临技术升级和国际竞争压力,部分企业外迁或关闭,导致就业岗位减少。
但同时高新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尽管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聚集高科技企业,但新兴产业对房价的支撑尚未完全显现。
第三,苏州人口增长放缓。
2010年至2020年,苏州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1046万增至2020年的1274.8万,增量228.2万,年均增长约22.8万人。
但从2021年开始,苏州人口增速就开始放缓,2022-2023年,苏州常住人口仅分别增加6.32万、4.74万,较峰值减少约70%。
而且,苏州的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外地人。2022年,苏州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60‰,人口减少4601人,本地人口已经处于负增长状态。
截至2022年末,苏州常住人口有1291.06万人,而户籍人口仅有774.73万,有516.33万人是常住苏州的外地人。
苏州的人口增长面临困境,本地人口不足,外地人口吸引不够,因为旁边有上海、杭州等城市的虹吸,削弱了苏州的竞争力。
因此,虽然苏州的经济总量高,产业发达,但由于高房价透支了购买力,收入水平增速远低于房价涨幅,泡沫过大,楼市情况依然不乐观,房价遭遇大跌。
对于房价收入比离谱的城市,房价回调价值回归,是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