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言论并不仅仅是一句无关痛痒的建议。在加沙的炮火与人道危机之下,美国不愿意留下一地鸡毛。拜登暗示内塔尼亚胡,这并不代表美国已经准备好接手一切混乱,而是希望内塔尼亚胡能负起全部责任,以免给美国带来更多的外交和政治困扰。
考虑到美国政府的立场,战争结束后内塔尼亚胡可能既不愿离开也不得不离开。因为,在任何领导者的政治生涯中,责任的担当是逃不开的议题。对于以色列的军事行为,更是需要有人负起责任,而这包括对加沙人道危机的解决。尽管美国在外交舞台上努力支持以色列,但这并不代表会为以色列的一切行动负责。
目前,由于美以两国都在国际上遭到孤立,美国的经济、外交和政治成本都在上升,而以色列也应承担起其责任的一部分。在内塔尼亚胡离职的同时,大量以色列民众对他的不满和愤怒得到了释放,人道主义危机的责任开始有所归属,美国亦有机会进行策略调整。
在拜登与内塔尼亚胡的关系上,不和谐的音符已经显露无疑。尽管拜登对以色列抱有支持态度,但他并不赞同内塔尼亚胡极右翼政策的所有方面,例如反对新的定居点的建立和宪法修订的提议。尽管现状迫使美国必须站在以色列一边,这并不意味着它支持内塔尼亚胡的一切决策。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紧张,再加上以色列对美国援助的过度依赖,这都是拜登必须慎重考量的问题。
在这种复杂纠结的国际局势中,内塔尼亚胡政治生涯的结局,无疑将对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美国政府的态度和行动,同样将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扮演关键角色。
内塔尼亚胡的行为虽隐含深意,却透露出一种难以回避的逻辑:他可能暂时在幕后支持你,甚至放任你借用美国之名行事,但最终,这一切的代价还是需要你亲自承担。目前他所处的困境似已难以逆转。若他放弃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一个意外的打击可能会让他失去权力。因此,他被迫启动一场战争以谋求转机。虽然如果以色列民众因此而心满意足,他或许还有翻盘的余地,然而,他现行之举已引起了广泛的不满。不可否认,他已失去了作为一名良好领导者的光环,他的政治生涯走向如此收尾令人难以接受。真若到了内塔尼亚胡辞职的一天,可以说,并非全然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历史车轮的必然压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