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感受“热搜外的生活”:在《热浪之外》读懂“热搜人物”

娱乐独角兽 2024-11-05 20:42:10

作者| Mia

“你上热搜了。”

在“全民皆网民”的时代,刷微博热搜榜以了解当下新闻热点,几乎已成大众每天上网的标准动作,从奥运季到“花学”“杨学”,热搜榜映射出社会新闻、体育文娱行业的千百个切面。在一次次点击,浏览,转发,评论中,公众在“当事人”身上代入和投射自我,而一次次“共创”,也最终化为席卷全网的舆论浪潮。

众声喧哗,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他们本人真实的声音。热搜之外,这些当事人的真实面貌是怎样的,对自己热搜的真实回应又是什么?这无疑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最近,新浪新闻出品的首档热搜解码访谈真人秀《热浪之外》,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带来了一次沉浸式的“热搜人物心灵之旅”。节目衍生出大量热搜,高达38.7亿的话题阅读量,证明了这一IP的成功,也证明了大众对他们“热搜外生活”的关注。沉浸式人物访谈应当如何平衡娱乐性与深度?答案就在这档节目里。

热点访问+真人秀,看见“热搜人物”的B面

迄今为止,《热浪之外》六期节目已经全部上线,每一期都有新的主题,内容元素和观众感受极为丰富,这与量身定制不无关系。

以第二期对话戚薇为例,聚焦的不是女明星台前光鲜亮丽的一面,而是她在生活中最本真的一面。

当谈到戚薇时你会想起什么?是“拯救了银河系”的美满家庭帅气老公,还是魔性的“bangbang”名场面?这些都曾经是绑在她身上的热搜标签,但看完节目,或许会看到她更立体的一面。在第二期中,戚薇拿起微博表情包,对各类尖锐热评一一大方回应。

而在访谈中,戚薇表示“没有任何问题不能问”,“不过采访稿”引发热议,直面野心和争议,想要过精彩的“扇面人生”,谈人生身份排序、将自己排在第一位,大女主的松弛感和真性情显露无遗。

有意思的是,这一期还有很强的“女性力量感”,节目特意邀请了五位“情绪过载”的女性,戚薇和她们对话,聊自己对社会时钟、容貌焦虑的看法,戚薇、鲁豫和五个女孩一起用水枪滋纸板,“锤爆坏情绪”,用bangbang团建、发起名为“情绪GAP DAY”的活动,“她综艺”真人秀玩法颇具趣味性,也为其注入了不少精神正能量。

第五期,更是迥异于每一期,主持人“隐身”幕后,以纪录片的形式独家纪录了华语乐坛里程碑人物刘欢“不一样的一天”。刘欢和他的学员约定,每年六一,都要举办一场家宴,亲自下厨的刘氏红烧肉是每年不变的保留节目,创作者和歌手们坐在一起聊音乐聊生活,随手弹奏旋律。这是他们每年最期待的一天,同时也是乐坛“前浪与后浪”的激荡时刻。

而今年的六一,更是“最后一次六一聚会”,跟随着节目的镜头,从午后到夕阳时分,再到深夜,观众全程置身其中,体验慢综艺式的治愈感,更是通过学员的讲述,刘欢最诚挚的分享,近距离接触了“乐坛大哥”的每一面:在挖掘了赵雷、吉克隽逸、杭盖乐队等音乐人的他看来,流行音乐最重要的是不同,自己不认为导师就是老师,无所谓谁教谁,谁跟谁学,“如果从我这出去好几个小刘欢,这是个大灾难”。

@杜凯MrMiss 、@扎西平措zm 带着感激谈到了导师刘欢对他们的无私帮助;刘欢回忆为《流浪地球》作曲的全过程,还鼓励音乐创新要“乱弹琴”,对音乐的赤诚热爱一览无遗。

与剧本感过重的综艺不同的是,这是一档带有一定纪录属性,足够真实,也足够有内容价值的节目。比如范志毅“耿直”再谈名场面,又或是“红衣教主”周鸿祎坦诚开聊网红和流量,激励鲁豫首次攀岩成功,并分享了自己对AI、创业、企业家的专业看法。

何猷君则率直分享了纳斯达克敲钟时刻感受,谈“赌王儿子”身份标签;陈梦嗨玩圆梦环球影城,童真美好的一面展露无遗,敞开心扉手绘人生心电图、谈“黄晓明欠饭”,坦言“自己曾卸载所有社交软件”也登上热搜。

在这档节目中,没有商务营业,只有流露热爱、焦虑、困惑等多样情绪的“活人”,整个节目可谓“撕下标签”剖析自我之旅,人物即故事,每一期化身为话题制造机的同时,也挖掘出热搜人物私下更真实的一面,打破刻板印象,重塑人物魅力。

在看完六期节目后,不难为《热浪之外》总结出一些不同于的差异化特点:从选择的对谈嘉宾来看,涉及企业家、演艺圈明星、歌手、体育圈人士等不同领域,不以流量为唯一标准,注重广度;资深主持人陈鲁豫负责这档节目的主持,她本人和嘉宾们较为熟悉,既有女性视角的敏锐,同时也有资深从业者的独特,碰撞出多维火花。

新浪新闻的专业性与娱乐性、社交性得到很好的平衡,如直击热点,让受访者直面打印出的自己所有热搜话题并回应;形式创新,定制化外拍纪录片、真人秀等打破棚内录播形式,充分呈现个人特色,更松弛开放真实。

深度访谈升级时:如何捕捉信息价值与时代脉搏?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访谈演变史,会发现最早的访谈节目诞生于卫视,由新闻报道演变而来,通过不同观点交锋、碰撞出“思想火花”,可追溯至九十年代的《东方直播室》《杨澜工作室》(后更名为《杨澜访谈录》)《锵锵三人行》等,《超级访问》《鲁豫有约》《天下女人》等经典节目也在2000年左右诞生。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长短视频平台纷纷入局,访谈节目迎来了适应市场的转型,“元素叠加”的创新内容不断出现,如“访谈+短视频”的《透明人》,“访谈+真人秀”的《仅三天可见》《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访谈+女性”的《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访谈+社交实验”的《仅三天可见》,“访谈+纪录片”的《奇遇人生》《十三邀》,“访谈+互动”的《圆桌派》等等。

在“信息大爆炸”、内容生态参差不齐的当下,访谈节目完成了一次新的洗牌和自我重塑,那些拥有“传统新闻”属性、且最具有时代性的访谈节目,被赋予了生命力和必要性。

《热浪之外》正是这样一档“升级深度访谈”的节目。“媒介即讯息”,社交媒体改变着人们方方面面的信息接收输出习惯,资讯以秒为单位传播,微博热搜吸引着上亿人次的注意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由国民社交媒体应用所打造、以热搜为访谈出发点的《热浪之外》,相比传统访谈节目影响力更大,天然能够聚合高的流量关注度,且颇具现实意义。

长至半个多小时的时长,开放式拍摄形态,花式玩法等内容特点,又打破了传统访谈“两人对坐”的封闭式束缚,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增量,从而不断重塑偏见,拓宽视野,启发观众。

而论到“时代性”和“即时性”“互动性”的升级,节目更是往前迈了一步,原因在于节目IP深植于新浪生态当中,直面广大网友最关心的热点话题,这些话题聚合到一起《热浪之外》从热搜出发、再反哺热搜,人物产出热搜的同时、也在被热搜塑造,形成了循环往复的闭环,“生生不息”。

这意味着作为一档深度访谈节目,其“网生+”属性更彻底,热度和衍生话题在社交媒体发酵壮大,更有互动参与感、有网感、更轻快,平衡娱乐性与人文深度,也更有生命力和长尾影响力。

《热浪之外》这场覆盖9-10月的陪伴,实质上完成了“优质信息筛选”,在一次次智性对话碰撞中,观点被打碎重组,真实的、深度的、有价值的交流打破了认知偏差,推动观众重新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思维眼界得到启迪。

对于多位参与嘉宾而言,通过深层次的走心对话,破圈影响力得到提升,其个人形象IP进一步得到丰富,更立体多元。对于平台而言,再次打造出优质内容IP,并且在芒果TV、优酷、B站等分发,丰富了全网内容生态,对访谈节目这一细分类型、以及整个行业,带来了启示。

对社会而言,不少金句实际上成为能够疗愈激励大众的精神正能量,对各个行业的深度探讨,对事业人生的见解,成为折射时代变化,捕捉时代脉搏的一面镜子。

IP矩阵合力,再探新浪新闻的内容力含金量

需要承认的是,当前是一个“信息过载”,但又空前渴望原创深度内容的时期。信息碎片化时代,用户注意力日渐稀缺,复制粘贴的非原创讯息、标题党、虚假谣言等垃圾信息泛滥,深度内容日渐稀缺,用户阈值不断提高,更加需要差异化有价值的讯息,“锚定”共识与长久价值观。

新浪新闻洞察到上述需求,打造出《热浪之外》《一天零一页》《在场》《蜂鸟》《图数室》《头号青年》《前主编》等一系列坚持审美和调性,有人文关怀的IP栏目矩阵。

在《一天零一页》中,能够通过一天微纪录拍摄与观察、一次深度访谈、一次受访者内心独白的视频方式,直击邹市明等名人内心;在《大国人物志》中,对话刘亮程等茅盾文学奖得主,聆听时代与个人的共振;《图数室》以数据形式直观呈现生活的各个侧面,为用户提供日常决策的依据。

而这些对于文学、对社会、对未来的共同认知,将点滴汇聚成河,不断强化用户对平台的喜爱度和认知度。

能够持续输出一系列深度内容,新浪新闻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从门户时代到移动新闻客户端时代,平台20余年坚守并深耕行业,推出30+档原创IP栏目,覆盖了科普、综艺、情感、生活、科技、财经等近20个垂直领域,是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平台,精准洞察社会情绪,敏锐捕捉热点,策划能力突出,带来兼具情感温度和深度的内容。

据Quest 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新浪新闻MAU达到1.23亿,DAU突破7940万,用户规模稳居行业前三,持续领跑新闻资讯行业,高线城市的用户占比中排名第三。换言之,其用户规模大,渗透率和情感粘性强,充分覆盖喜好深度内容的高净值人群。

其形式也越发丰富多样,视频、图文、直播、线下等多元共创的形式,全天候全方位触达用户日常生活场景,依托于新浪体系,“社交+内容”价值显现,用户积极参与二次讨论传播,打造有价值的舆论场。

《热浪之外》的长尾效应将继续显现,在它之后,不妨期待新浪新闻继续产出高含金量的内容,也不妨期待平台以内容力赋能商业合作品牌伙伴,达成多方共赢,为深度内容IP的良性开发打样。

0 阅读:3

娱乐独角兽

简介:聚焦于泛娱乐领域创业报道,挖掘下一个“娱乐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