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朋友圈晒娃、疯狂怼人,原来你是这样的鲁迅

逸云聊体育文化 2024-10-21 22:40:47

鲁迅:点外卖、朋友圈晒娃、疯狂怼人,原来你是这样的大先生

鲁迅先生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还是一位美食爱好者、晒娃狂魔和怼人高手。北京15年,上海9年,他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日常生活片段。

1912年,鲁迅来到北京,开始了长达15年的北平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投身于文学创作,还成为了一位“探店达人”。据鲁迅日记记载,他去过的北平知名餐馆多达65家。其中,致美楼的“四吃活鱼”、广和居的“潘鱼”和“三不沾”、同和居的炸虾球、东兴楼的酱爆鸡丁,都是他心中的美味佳肴。

1927年,鲁迅移居上海,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9年。在上海,鲁迅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最常去的餐馆是知味观,这里的叫花鸡和东坡肉让他赞不绝口。鲁迅不仅喜欢外出就餐,还热衷于点外卖。与许广平刚到上海时,他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点外卖,每天至少三个菜,且几乎不重样。芽芋头炖腊肉、炒蚬肉、蒸鸡球、油爆虾……这些美食让鲁迅的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鲁迅不仅是一个美食家,还是一个晒娃狂魔。1929年,鲁迅与许广平迎来了他们的儿子海婴。海婴出生时难产,医生询问“保大还是保小”,鲁迅毫不犹豫选择了“保大”。海婴出生后,鲁迅对他的成长过程非常关注,经常在书信中分享海婴的点滴。例如,海婴3岁时的照片,他特意夹在信中寄给朋友。海婴喜欢玩耍,鲁迅还给他买了一套木匠家生,让他尽情捣腾。

鲁迅的育儿理念也非常先进。他尊重孩子的天性,不拂逆孩子的正当需求。海婴从小就喜欢拆东西,家里的缝纫机、锁、钟都被他拆得七零八落。鲁迅并没有责骂他,反而专门买了一套工具让孩子继续探索。这种尊重和支持,让海婴在成长过程中发展了广泛的兴趣爱好,最终成为了一位无线电专家。

除此之外,鲁迅还是一位怼人高手。他的文章中充满了犀利的讽刺与批评。对于那些“键盘侠”,鲁迅直言不讳:“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对于水平欠奉的出版物,他也毫不客气:“我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这种东西居然也有发表的勇气。”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徐志摩等人极力追捧。鲁迅对此嗤之以鼻,撰文《骂杀和捧杀》,讽刺徐志摩等人把泰戈尔捧成“活神仙”,导致青年与他产生隔膜。鲁迅的文章一针见血,揭示了“捧杀”的恶果。

鲁迅不仅怼别人,还怼自己。1916年,袁世凯称帝,物价飞涨。鲁迅用100块钱换了60块钱的银元,事后他反思道:“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种自省精神,让人钦佩。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享年55岁。临终前,他留下了遗嘱,其中一条是:“赶快收殓,埋掉,拉倒。”这种洒脱的态度,展现了他一生的豁达与通透。

鲁迅的一生,冷峻里带着热情,清醒中不失趣味。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通过这些生活片段,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鲁迅。

鲁迅在北京的15年里,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在美食探索上大放异彩。他经常光顾北京的各大餐馆,对每一家餐馆的特色菜品都有详细的记录。比如,致美楼的“四吃活鱼”、广和居的“潘鱼”和“三不沾”、同和居的炸虾球、东兴楼的酱爆鸡丁,都是他心中的美味佳肴。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他的味蕾,也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1927年,鲁迅移居上海,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9年。在上海,鲁迅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最常去的餐馆是知味观,这里的叫花鸡和东坡肉让他赞不绝口。鲁迅不仅喜欢外出就餐,还热衷于点外卖。与许广平刚到上海时,他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点外卖,每天至少三个菜,且几乎不重样。芽芋头炖腊肉、炒蚬肉、蒸鸡球、油爆虾……这些美食让鲁迅的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对美食的热爱,不仅体现在外出就餐上,还体现在他对食物的细致记录和品味中。

鲁迅不仅是一个美食家,还是一个晒娃狂魔。1929年,鲁迅与许广平迎来了他们的儿子海婴。海婴出生时难产,医生询问“保大还是保小”,鲁迅毫不犹豫选择了“保大”。海婴出生后,鲁迅对他的成长过程非常关注,经常在书信中分享海婴的点滴。例如,海婴3岁时的照片,他特意夹在信中寄给朋友。海婴喜欢玩耍,鲁迅还给他买了一套木匠家生,让他尽情捣腾。这种对孩子的关爱和陪伴,展现了鲁迅作为一个父亲的温情和细腻。

鲁迅的育儿理念也非常先进。他尊重孩子的天性,不拂逆孩子的正当需求。海婴从小就喜欢拆东西,家里的缝纫机、锁、钟都被他拆得七零八落。鲁迅并没有责骂他,反而专门买了一套工具让孩子继续探索。这种尊重和支持,让海婴在成长过程中发展了广泛的兴趣爱好,最终成为了一位无线电专家。鲁迅的这种育儿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为他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鲁迅还是一位怼人高手。他的文章中充满了犀利的讽刺与批评。对于那些“键盘侠”,鲁迅直言不讳:“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对于水平欠奉的出版物,他也毫不客气:“我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这种东西居然也有发表的勇气。”鲁迅的这些犀利批评,不仅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的敏锐洞察力。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徐志摩等人极力追捧。鲁迅对此嗤之以鼻,撰文《骂杀和捧杀》,讽刺徐志摩等人把泰戈尔捧成“活神仙”,导致青年与他产生隔膜。鲁迅的文章一针见血,揭示了“捧杀”的恶果。这种批判精神,不仅显示了鲁迅的智慧,也提醒人们不要盲目崇拜,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鲁迅不仅怼别人,还怼自己。1916年,袁世凯称帝,物价飞涨。鲁迅用100块钱换了60块钱的银元,事后他反思道:“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种自省精神,让人钦佩。鲁迅的这种自我反思,不仅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担当,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虚荣所迷惑。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享年55岁。临终前,他留下了遗嘱,其中一条是:“赶快收殓,埋掉,拉倒。”这种洒脱的态度,展现了他一生的豁达与通透。鲁迅的一生,冷峻里带着热情,清醒中不失趣味。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通过这些生活片段,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鲁迅。

鲁迅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还是一个热爱美食、疼爱孩子、善于怼人的有趣人物。他的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多面的鲁迅。希望这些故事能让你对鲁迅有更深的了解,也带给你一些启发和欢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生活趣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网友评论:

@小明:原来鲁迅这么会吃,真是个美食家!

@小红:鲁迅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太先进了,值得现代父母学习。

@小华:鲁迅的怼人语录太经典了,一针见血!

总结:

鲁迅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还是一个热爱美食、疼爱孩子、善于怼人的有趣人物。他的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多面的鲁迅。希望这些故事能让你对鲁迅有更深的了解,也带给你一些启发和欢乐。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生活趣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逸云聊体育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