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斤”已用上千年,与国际接轨后,为何正好是500克?

崎古道幽 2025-01-07 13:30:23

现在中国老百姓到菜市场买菜,还是喜欢用“斤”这个单位,除了少部分省市用的是“公斤”,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是用“斤”。你有没有想过,“斤”是一个很古老的重量单位,中国人用了几千年,为什么它恰好是500克呢?“克”不是西方规定的重量单位吗?半斤和八两又是什么关系?

“斤”的起源有多早?

“斤”的历史背景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尽管确切起源时间已难以考证,但是根据传说,最初的“斤”实际上是斧子的意思,也可以代表重量。

这一说法在夏朝时期就已流传,但是没有实物证实,只是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写文章时喜欢把斧头和斤联合到一块。《孟子·梁惠王上》中,就有“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句子。清末商朝甲骨文出土,印证了古人的造词习惯是有历史渊源的,原来甲骨文“斤”的字形真就是一把斧头。

后来经过历史学家考证,“斤”成为重量单位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它作为伐木者劳作使用的农具,之后又与货币联合到了一块。最初中国古代的货币是贝壳,后来人们发现贝壳除了装饰之外没有什么用,还是布匹和青铜有用。当时青铜被制造成刀和斧子的形状用来交换货物,起初每个货币的重量不一样,后来慢慢的形制统一,重量也趋近一致,这样才方便结算。

当时这种货币叫“斤币”,人们在衡量其它东西的重量时,就喜欢用货币的重量来量化。比如一只鸡重多少?和6个“斤币”差不多,这样一说人们马上就知道了,慢慢的,一只鸡有多重就变成了6斤,后面的哪个币就省略了。

到了商末周初,周国掌管军事的官职叫“司马”,因粮草管理需要称重,但是当时各方国的“斤币”“刀币”的大小都不一样,“斤”的重量也不同,即便是周国境内也没有统一一斤到底是多重,总之十分混乱。

于是姜子牙想了一个主意,《汉书》记载,“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意思是一斤有多重呢?太公规定了,边长一寸的立方体黄金重量就是一斤,以后都按这个来。

因为这个标准最初用在军事上,所以就叫“司马斤”。那么一斤等于多少两呢?很有意思,超乎大家的想象,古代一斤等于16两。为什么不选择10进制,16计算起来多麻烦啊?

这是有原因的,大家可以试一试,把一块一寸的立方体黄金分成10份,或者是分成16份,看看哪个更容易一些。显然对半分最容易掌握,2的负4次方正好等于1/16。

一斤等于16两就是这么来的,从西周开始,这个换算一直沿用到了清末,半斤真的等于八两。

西方的“克”是怎么来的?

这个单位出现的时间其实很晚,在18世纪时,法国科学家规定,一克等于一立方厘米的水在室温25摄氏度时的重量。现代的克更加精确,是0.501乘以10的23次方个碳12原子的总重量。

定义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和一立方厘米的水在常温下重量差不多,只有非常精密的实验才要区分二者,平时买菜不用,买黄金也不需要。

如果你看到这里,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周朝姜太公定义的“斤”与国际单位“克”,二者换算肯定不会恰好是500,中间毕竟隔了2800多年,这个跨越时空的默契显然过于离谱了。

我们查找一下黄金的密度,然后算一下就清楚了。周朝一寸等于现在的2厘米,一立方寸纯金的重量大约是154克,也就是说姜太公规定的1斤只有这么点重,不是500克,难怪古人动不动就能举起几百斤重的鼎。1000斤的鼎换算成现在的重量也不过才150公斤,力量大一点的还是可以举起来的,对举重运动员来说更是轻松。

需要注意的是,“斤”的定义历史上曾经过多次定义,比如秦就不是按照一立方寸黄金来计算,而是官方铸造标准法码,标准砝码变化,斤的重量就变化,反正没有大于500克的。

现在的一斤等于500克是怎么来的?

1928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规定1市斤等于500克,1市斤等于16两。

这个规定一直用到了195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方便计算和科学测量,把1市斤改成了10两,用10进制更加容易统计。斤的重量没有变,1两变大了,成了50克。

因为改的时间晚了,所以现在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还喜欢用一斤16两这样计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