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的真相赵氏家族霸凌君主三十年,巅峰过后遭灭门

小禾萌萌 2025-04-19 16:48:11

【赵氏家族的崛起】

在电影《赵氏孤儿》里头,大臣屠岸贾(王学圻扮演)跟首相赵盾(鲍国安出演)在皇宫里抢权力,俩人水火不容。

晋灵公这家伙,行事古怪,没个正形,他在两个大权臣中间玩起了权衡游戏。更离谱的是,他居然拿弹弓去打赵盾的马车,事后还把这事儿栽赃给了屠岸贾。

赵盾的儿子赵朔在外面打了场漂亮仗,赢了。这时候,他老婆庄姬,也就是晋灵公的姐姐,眼看就要生孩子了。这可真是好事成双啊。

屠岸贾心里头恨透了赵家那风光无限的样子,于是他就搞起了政变,暗中下手把晋灵公给毒死了。接着,他又派兵去杀赵盾和赵朔父子俩,赵家上下几乎被屠了个干净,就剩下庄姬生的那个孩子活了下来。

后来,赵氏孤儿被民间的程婴大夫收养,他一天天长大,最后亲手干掉了屠岸贾,给家里人报了仇。

电影讲的是程婴的故事,他为了救别人的孩子,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不要了,把别人的娃一手拉扯大,成了个让人心疼又敬佩的平民大英雄。但说实话,程婴这人物啊,完全是编出来的。

真实的历史故事里,真情和悲壮其实没那么多,更多的是权谋斗争和明争暗斗。赵氏家族在历史上那可是比电影里演得更加狠角色,手段也更毒辣。

这个家族掌控晋国政权超过三十年,横跨四个君王的时代,势力大得吓人,晋国几乎就是他们说了算。晋国的国君被他们捏在手里,得听他们的。赵盾呢,他是晋国头一个这么有权势的大臣,军队和政务的大权,全归他一个人管。

跟电影里演的不一样,实际上是赵盾主导了刺杀晋灵公的事情。赵盾他们家族掌控大权,这成了后来晋国那些大家族篡权、削弱国君权力的开头,也给三家分晋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赵盾为啥能这么霸道掌权呢?这还得聊聊他老爹赵衰的事儿。

赵衰,这名儿听起来不咋地,但其实人家厉害着呢,一点也不弱。赵衰最拿手的就是识人,打从年轻那会儿,他就跟着晋国的公子重耳混,这位重耳,就是春秋时候响当当的五霸之一,晋文公。

赵衰一直都觉得重耳将来能有大出息。重耳在外头颠沛流离了整整十九年,赵衰始终陪在他身边,不管啥危险都愿意闯,为了重耳可以说是拼上了性命,两人在中原各国到处奔走。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下来,重耳对赵衰那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公元前636年,重耳回到了晋国,当上了晋国的第22个老大,人们称他为晋文公。站对了队伍的赵衰,也因此得到了晋文公的重用,一跃成为了晋国的重要决策者。

跟晋文公一起历经生死的郤家、狐家、栾家、先家,都拿到了他们该有的权力和地位,这样一来,晋国的公卿集团就慢慢形成了。

赵盾是赵衰的娃,他一出生就站在了很高的位置上,直接就在权力圈子里面。

时间一天天过去,那些大家族的首领势力越来越大。晋文公活着的时候,还能靠着他那出色的政治本事管住他们。可惜啊,晋文公只执政了八年,就离开了人世。

公元前629年,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坐上了国君的位置。那时候,一些老资格的大臣,像公卿大夫这些,仗着自己资历老,开始插手朝政,他们的权力慢慢变得比国君还大。晋襄公心里头明镜似的,可也没啥好办法,只能先憋着,不动声色。

到了公元前622年,晋襄公终于等来了他的转机。这一年里,赵衰、先且居、栾枝、胥臣这四位老臣都一个个离世了。晋襄公一看时机成熟,就打算对朝政进行一番大调整。

这次人事变动里,最关键的就是中军统帅和中军副统帅这两个位置。中军统帅手握军权和政务大权,相当于国家的二当家,而副统帅就是他的得力助手,帮忙打理一切。

晋襄公打算重用晋国老牌贵族梁益耳和士榖,原因有二。一来,这两人是他信得过的帮手,能帮他把权力抓得更牢。二来,他想借此机会削弱赵家那些新兴贵族公卿的势力。

然而,晋襄公没料到那些公卿的能耐,在他刚开始筹谋的时候,计划的内容就已经泄露出去了。

晋襄公宣布人员变动的时候,赵氏等一帮大臣强烈不满,先克,就是先且居的儿子,他第一个站出来说话:

狐家和赵家的贡献咱得时刻记着!

说白了就是拿劝谏当威胁,要是谁敢不承认那两家大族的功劳,那就是跟整个功臣圈子翻脸。晋襄公可不敢冒这个政治大险,没办法,最后只能低头让步。

晋襄公遵循关照功臣后代的政策,让狐射姑当上了中军的大头头,赵盾则做了他的副手。赵盾这么一来,在晋国可算是出了大名,那年他才34岁,就已经是晋国的重要大臣了。

但赵盾并不就此罢休,他心里打起了狐射姑位置的主意。这时,晋襄公的老师阳处父站了出来,其实阳处父早就成了赵盾安排在晋襄公身旁的人。

赵盾给阳处父使了个眼色后,阳处父就跟晋襄公说,狐那家伙太固执,不如赵盾有本事。他就劝晋襄公,把中军元帅的位子给赵盾算了。

晋襄公做了个决定,把狐射姑和赵盾的工作给对调了,其他的大臣还是老样子,没变。

到现在,赵盾把军队和政治的大权都抓在了自己手里,成了晋国朝廷里除了晋襄公以外最有权势的大臣,赵家的势力也是飞快地增长。

晋襄公那叫一个郁闷,他不但没把权力给收回来,反而被那些公卿大臣们逼得更紧了。就这么短短几个月,他心里憋屈得慌,最后竟然就这么憋屈地死了。说起来,晋襄公憋屈,但狐射姑比他更惨。他好不容易爬上了高位,结果又被硬生生地拽了下来。

晋襄公一走,赵家和狐家的不对付就摆到明面上了。赵盾不赞成之前定的太子夷皋继位,他说该让襄公的弟弟公子雍来当国君。可狐射姑不这么想,他觉得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乐才是合适的人选。

接着,赵盾就安排人去秦国,想把公子雍接回来当国君。另一边,狐射姑也派人去了陈国,打算把公子乐接回来。可没想到,赵盾动作更快,他直接派了杀手在半道上把公子乐他们全都给干掉了。

狐射姑被气坏了,他决定报复,直接派人干掉了他特别讨厌的阳处父。可这么冲动的做法,最后还是让狐家吃了大亏。

说实话,阳处父一死,赵盾也就少了个帮手,但他还是掌权的大臣。反观狐射姑,却落下了个谋杀朝中重臣的罪名。

赵盾把晋襄公好好安葬后,手握铁证要找狐家算账。狐射姑心里明白这回躲不过了,赶紧趁着黑夜逃到翟国去保命,这样一来,狐家就算是彻底完蛋了。

赵盾这下能彻底按照自己的心思来把持国家大事了。

为了牢牢抓住权力,赵盾另选了位太子,在公元前621年,他把晋襄公年幼的儿子夷皋扶上了国君宝座,这就是后来的晋灵公。

赵盾当上了晋国的相国,而且他刚把老对手秦国给打败了,所以现在他成了晋国的新代表,替代了国君的位置。

【赵盾弑君,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

公元前621年,赵盾拉上了齐昭公、宋成公、鲁文公、卫成公、陈共公、郑穆公、许僖公和曹共公这些大佬,在郑国搞了个聚会,大家一块儿结盟。

这次聚会是从春秋那会儿开始,头一回由诸侯国的大臣来当主角,那些以前的国君们都得放下架子,听赵盾的安排。鲁文公还偷偷地给赵盾送东西,就想得到赵国的保护。赵盾那会儿可真是红极一时。

可就在赵盾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一股反对他的联盟悄悄开始筹备。

以前,梁益耳、士榖、蒯得、先都还有箕郑父这些人,因为赵盾的算计,前途全给毁了。现在瞅着赵盾越来越得意,他们心里头那个憋屈啊,真是说不出的难受。

这几人合计着要造反,打算先从中军副将先克那儿动手。都怪这家伙嘴快,害得几位老臣现在处境尴尬。

公元前619年的时候,先都、箕郑父、士榖、梁益耳和蒯得这几个人,一块儿找刺客干掉了他们特别恨的先克。但他们这回做错了,跟之前狐射姑犯的错误一样。先克这人确实让人不爽,但他说到底也就是个小角色,没啥大不了的。

先克遭到不幸后,赵盾突然变得警觉起来。他立刻下令要查清楚这件事,结果把梁益耳、士榖这些人全都给处死了。

赵盾利用这个机会,把跟他不对付的人都给清理掉了,晋国国君那边的老臣子们几乎被一网打尽。公卿集团来了个大换血,全都换上了赵盾自己信得过的人。这样一来,他在晋国就搞起了一个庞大的赵家独揽大权的体系。

同时呢,赵盾靠着晋国那强大的实力,到处打仗,把中原的几个国家都握在了手里,硬是把楚国往北扩张的念头给压了下去。

没过几年,晋国里头又闹起了新的权力纷争。晋灵公一天天长大,慢慢觉得赵盾成了他亲自主政的最大绊脚石。

晋灵公脾气倔强火爆,他对赵盾的不高兴开始表现出来。

有时候赵盾带着大军往前冲的时候,他老是找各种借口让主力部队撤退,这让赵盾特别纳闷。他就是故意给赵盾使绊子,让他在诸侯面前丢了面子,下不来台。

在国内,晋灵公那叫一个奢侈无度,整天忙着建大房子、豪华宫殿。而且,他还特别荒唐凶狠,老爱拿着弹弓在大街上乱射行人玩。赵盾呢,好心好意劝了他好多次,结果倒好,晋灵公非但不听,反而还想杀赵盾。

没过多久,晋灵公摆了个宴席请赵盾吃饭,暗中安排了武士,还放了凶恶的狗,打算趁机干掉赵盾。赵盾的保镖提弥明豁出命去保护他,拼死拼活地让赵盾逃出了晋国都城。这事儿啊,跟赵氏孤儿的故事里头的情节有点像,只不过这回的主谋换成了晋灵公,不是屠岸贾。

赵盾逃出生天后,整个人性情大变。以前呢,就算他手握大权,也还会守着做臣子的规矩。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个大权在握的权臣。

没过多久,赵盾在背后使了手段,他堂弟赵穿就把灵公给杀了。赵盾表面上不肯认账,但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事跟他脱不了干系。

太史董狐如实记录:

赵盾把他君主夷皋给杀了。

但赵盾没把这当回事,他回了都城,在公元前606年扶持公子黑臀坐上了国君的宝座,这公子黑臀就成了晋成公。

晋成公这个人挺“注重细节”,他一当上国君,头一件事就是给赵盾洗清冤屈。赵盾呢,为了多找点支持者,就使劲儿扩大自己家族的影响力。

卿族的后代不光能在都城安家,还能像诸侯那样接手官职和爵位。这样一来,君王的权力就一天天地弱了下去,而卿族的势力却越来越强。赵盾设立公族大夫的那一刻,可以说是给晋国王室敲响了灭亡的预警。

公元前601年,赵盾这位手握大权二十多年的大佬,在经历了襄公、灵公、成公三朝后,终于离世了。他是当时的正卿相国。按照赵盾生前的吩咐,他没有把家族首领的位置给自己的大儿子赵朔,而是交给了自己的弟弟赵括来接管。

赵盾掌权的二十年里,晋国确实被赵家牢牢把控,不过说实话,赵盾这人相当有本事,是个能干的权臣。

他治国有一套,国内搞得挺好,对外打仗也很厉害。打败了秦国,平定了周朝的叛乱,压制住了楚国,稳定了中原的局面。这样一来,晋国的霸主地位就稳住了,晋文公作为盟主的位置也坐得更牢了。

可当权力落到赵括手上时,整个局面来了个大转弯。

【下宫之难,赵氏家族覆灭,赵氏孤儿的真相】

赵家掌权,其实就是把晋国国王的权力给架空了。从晋襄公那会儿起,一直到晋灵公、晋成公,他们这辈子啊,不是在跟赵家斗,就是在防着被赵家斗。要么就是想办法压制赵家,要么就是想办法别让赵家给压制了。

赵盾势力太大,根本动不了他。

赵盾过世两年后,晋成公也离开了人世,接着他的儿子姬獳接掌了大权,成了新的国君,大家称他为晋景公。

赵家的大权呢,后来落到了赵括的手里。这赵括啊,可不是那个光说不练、战国时期出名的赵括。

赵括其实远没有赵盾那般能耐。公元前597年,他挑头跟楚国打了场邲之战,结果这初次出手就在政治舞台上栽了大跟头,只好把诸侯盟主的位子给让了出来。可就算这样,赵括还是嚣张得很,把国内其他的大家族都得罪光了。

晋景公觉得搞垮赵家的时机成熟了,他打算从公卿内部动手,把赵括的势力给拆散。

晋景公大力提拔之前不受待见的栾家,在公卿集团里给他们重要位置,特别是把栾书升为了中军的主将。

栾书以前一直没啥名气,赵括压根儿没瞧上他,还是老样子,想干啥就干啥。可赵括做梦也没想到,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栾书,十年后竟然成了导致赵家遭殃的关键人物。

公元前585年那会儿,晋楚两国干了一仗,这仗叫绕角之战。栾书带着晋国军队,把楚国给打败了。这一胜,晋国可是名声大噪。

赵括在那场战役里老是瞎捣乱,好几次都差点坏了大事,简直就像个小丑在蹦跶。打那以后,满朝文武大臣几乎都对他没了正眼瞧。

栾书有了晋景公的撑腰,就跟那也被晾在一边的郤氏家族手拉手,一块儿使劲。他们明里暗里斗来斗去,再加上赵括那个家伙执政手段太差劲,又粗鲁又强硬,结果朝廷里的大官们,几乎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现在晋景公就盼着能有个机会,一下子就把事儿给解决了。

机会很快就到了眼前,没多久赵家就闹出了大新闻。赵盾的大儿子赵朔的正室庄姬,居然和赵朔的叔父赵婴奇有了不正当关系。赵括一看这情形,为了不把事情闹大,干脆直接就把赵婴奇赶出了晋国。而庄姬呢,也被人劝回了王宫。

但重要的是,庄姬在和赵朔结婚之后,已经生了个儿子,叫赵武。赵朔没能当上家主,庄姬心里本来就很不满意。

公元前589年,赵朔去世了,留下庄姬和赵武母子俩在赵家过得挺不容易。这一连串的事儿,让庄姬心里头对赵括憋了一肚子火。

栾书知晓了赵家内部不和后,就鼓动庄姬去告发赵括想要造反,还弄了不少假证据来栽赃。

有了栾家和郤家的撑腰,晋景公顺势而为,堂而皇之地把赵家给铲除了。

公元前583年,晋景公亲自带着兵马去了赵家的下宫,动手打了赵家。赵括在这场动荡中丢了命,赵家满门上下都被杀了个干净。就这样,风光了三十多年的赵氏家族,终于倒台了。

晋景公把王权给抢回来了,这是公室头一回打败卿族。

赵家衰败没多久,大臣韩厥站了出来,他想着赵衰和赵盾以前为国家的付出,就想让赵家能有个后。晋景公一听,立马就同意了,他说赵家的血脉不能断,就让赵衰的孙子赵武来继承赵家,还赏了他不少城池和田地。

晋景公没对赵武下死手,其中一个原因是赵武是他亲姐姐庄姬的骨肉,是自己的亲外甥,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感情的。

另一方面,他其实就是利用栾家和郤家的力量,把赵家给除掉,好让王室地位更稳。现在目的实现了,他又怕栾书势力太大,所以得想办法平衡一下那些公卿大家的权力。

但就算计划再周全,晋王室还是没能摆脱被控制的命运。两年后,那个很有本事的晋景公,病得挺重,结果不小心掉进了粪坑里淹死了。他儿子晋厉公呢,也被栾书给抓起来杀了。

赵家在赵武的领头下,到了晋悼公那会儿,又重新兴旺起来。最后,赵武的后人把晋国给分了,自个儿建起了赵国,这标志着中国战国时代的拉开序幕。

1 阅读:24
小禾萌萌

小禾萌萌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