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炖菜是将原料刀工后(或丝、或片、或块、或条等各种形状),有的“出水”,有的煽炒等初步热处理后放调料、添汤,盖锅盖,先用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炖制熟烂。其成品特点是,取料广泛,操作简便,口味浓郁,质地熟烂。比如,“猪肉炖酸菜”、“鸡肉炖粉条”、“清炖羊肉”等。
这些传统的炖菜品种,不仅在家庭中是副食的重要品种,而且在较大型的聚餐中也经常安排。关于做菜“添汤”问题有专文叙说,但那是从宏观方面考虑的,而这里我们主要说一下炖菜的添汤问题。在添汤前必须掌握四种情况:其一,主料的吸水量,就是说主料吃不吃汤。如,“粉条”、“粉丝”吸水量大就应多添汤,“茄子”、“白菜”吸水量小(有时还会下水)就应少添汤。其二,锅灶情况,就是说锅灶是否受使。
锅灶好使,燃料有自燃能力的炖菜时多添汤,锅灶不好使,燃料没自燃能力的炖菜时少添汤。其三,原料传热性能情况,一般看,原料传热性能强而容易成熟的炖时少添汤,原料传热性能差而不易成熟的炖时多添汤。其四,火候情况,需要火候大者炖时多添汤,需要火候小者少添汤。当我们掌握上述各种情况后,在炖制各种菜肴时就能较为准确合理地添汤了。
因为各种原料、锅灶、传热性能、火候等情况不一,所以哪种菜肴在炖制时究竞添汤多少也难以用数字准确表现出来。为了方便起见,这里将普通炖菜暂分为三大类,添汤多少只能提供参考数据。(1)纯肉类炖菜。汤与原料相等或是主料的1倍。相对说,猪肉添汤少,牛羊肉添汤多。(2)纯菜类炖菜。汤与原料持平或略少于原料。(3)肉、菜各半炖菜。汤与原料持平或略多于原料。
不管哪种炖菜,最好一次性添足汤,不要炖菜中途见汤少而另行添入,那样就会突然降温,破坏了原先的温度均衡状态,使原料因降温而突然收缩,造成表层紧密,有碍鲜香营养成分溢出,从而削弱了菜肴的口味。大锅油温咋鉴别,时代在更新,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在更新,大家的饮食内容还在更新。不是么,不论在假日,或是宴请客人,主人都想弄几道过油菜来调剂口味,从而提高餐桌上菜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