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对一个人太好,是关系破裂的开始

知心格格 2023-04-15 16:03:32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我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社会上生活,就总避免不了和他人交往。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社交需求是人类的五大需求之一,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得到爱和归属感。那么,如何和他人交往就成了一个常见的问题。有人说,和他人交往,一定要坦诚相待,这样才能真心换真心;还有人认为,和他人交往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太过放飞自我,否则很有可能会得罪别人。

而武志红老师却说,对一个人太好,是关系破裂的开始。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婆婆是一个女强人,放眼望去,她身边和她处于同一年龄段的朋友都没有她厉害。今年她已经将近60岁了,却还是每天穿着高跟鞋出门跑业务,卖房子。不过,别看她这么能赚钱,但是存款却没有多少,她和公公把这些钱都拿去补贴其他的兄弟姐妹了。大伯生病了,住院治病需要不少钱,公公起手就给了几万;小舅舅家又要盖房子,婆婆又借了10万给他,说是借,其实都是有借无还。最近,二伯因为打牌又输了不少钱,公公也补贴了不少。

昨天,婆婆突然跑来我家,和我和先生抱怨了一个小时,说自己多么辛苦,明明没有时间,还要抽出时间帮朋友过来处理房子的事情。先生说,那你就和他说自己没时间就好了,但是婆婆却推脱着说,都是朋友,怎么能不帮忙呢?可是奇怪的是,公婆的这些亲戚却从来没有感激过公婆的付出,甚至有的还对公婆恶语相向,可是下一次,公婆又会不计前嫌地去帮助他们。此时,我才体会到武志红老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武志红老师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难免会产生“被需要感”,因为“被需要感”可以让付出的人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生出一种成就感。

不过,适度的“被需要感”是正常的,一旦超过这个正常的范围值,人就可能会出现病态的心理问题。首先,这类人绝大多数都属于讨好型人格。近两年来,讨好型人格的概念热度很高。很多人发现,自己根本不会拒绝他人,甚至还十分享受对他人的付出,以此来肯定自身的价值,获得一种满足感。心理学家认为,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生活在一个不被认可的家庭环境中。他们从小接受的就是有条件的爱,或者可能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充足的爱,所以他们对爱更加渴望,就会不自觉地去讨好父母,希望父母能多爱自己一点。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童年时期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往往会被代入到成年后与他人的相处模式中。那些在童年时期讨好父母的人,长大后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和他人相处。因为在他们眼中,自己不配被爱,只有为别人创造价值,才能得到渴望的爱。我在先生那里了解到了婆婆的成长历程。外婆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婆婆是最小的那个。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婆婆显然是不被重视的,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而婆婆又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她和公公白手起家,才有了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他们不仅孝顺父母,还会补贴兄弟姐妹。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获得爱和尊重。但事实上,别人不仅没有感激,反而还把一切都当成是理所应当的。可是他们也无法结束这样的关系,因为一旦停止付出,他们就会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在这类人的眼中,社会价值往往比自身实际的价值更加重要。他们太过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把自身的价值和他人的评价联系到一起。此外,这类人内心可能也存在对被照顾的渴望。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叫做投射。

他们明明自己需要被照顾、被爱,但是却将这种需求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需要这种照顾,就一味地对他人好,还希望别人能够感激自己。这种需要往往很难被当事人自己察觉,他们只会觉得他人真正需要自己的照顾。比如,有些女生会对男友体贴万分,同时又指责男友没有没有看到自己的付出。这其实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内心的投射,其实是女生自己希望能够得到男友的关心。和这样的人相处会很累,因为对方总是会对自己进行道德绑架,强行用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念去影响别人。

那么,这类人要如何改善自己的问题呢?首先,一定要学会肯定自身的价值。这类人总是把自身的社会价值看得太过重要,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价值。他们总是害怕自己一旦停止付出,所有的爱和尊重都会被别人收回。但殊不知,这样不仅不会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反而有时还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得更加糟糕。此外,这类人还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在感到自卑时告诉自己,我很好,我很优秀。甚至还可以列一个清单,写下自己的优点和擅长的事情。

在以后的生活中,还可以对自己擅长的技能进行发掘。不仅自己肯定自己,同时也会受到他人的肯定。当他们通过这些获得足够多的正向反馈时,自我价值感也会提升。这和之前依赖外界的评价不同,而是通过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正向评价,而不是一味付出。最后,外界的环境也会对这类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周围亲近的人也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些人走出困境。比如,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告诉他们,即使你不付出这么多,我也依然爱你,“我爱你”是无条件的,不是有条件的。

这样一来,这些人就会在亲近的人身上获得安全感,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会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学会换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此外,这些人也非常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当他们感觉自己生活在足够的爱中的时候,他们的心理问题也会渐渐得到解决。- The End -作者 | 汤米|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