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审美的天平上装满了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是“意”,另一个盘子里是“法”。这里的“意”强调个性表达,而“法”则强调书写的严谨法度。在楷书的发展中,唐代是追求法度的极致时期,而宋代则是追求意境的极致时期。然而,在元代,法度和意境之间达到了新的平衡,而推动实现这一平衡的人,就是赵孟頫。
赵孟頫在元代书坛上掀起了一股复古潮流,他从唐代大师和“二王”那里继承了严谨的楷书法度和魏晋清韵,同时又在唐代“尚法”楷书的基础上加入了李北海和宋高宗的苍健、朴茂的笔意,形成了新的小楷风格。
赵孟頫的楷书作品传世不少,比如《胆巴碑》、《三门记》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然而,他还有一件巅峰之作,可以说比《胆巴碑》还要出色,那就是《卫宜人墓志》。
《卫宜人墓志》是赵孟頫为赵肃的母亲写的墓志。通常,墓志都会刻在石碑上与墓主人一同下葬,但由于这件《卫宜人墓志》写得太过精妙,原稿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以纸本真迹的形式传世。
这件楷书的点画稳定而精确,带有行书的连笔意境,又不失俊秀之气。
赵孟頫在这件楷书中处理结字的方式更加宽博,字势也更加稳健,用笔方圆并用,很好地避免了因为秀逸的用笔带来的甜腻气息。
柳公权是唐代楷书的集大成者,代表着唐代楷书理性表达的巅峰。而相较于柳公权的楷书,《卫宜人墓志》既严守法度,又实现了个性的表达,甩开了柳楷八条街。
《卫宜人墓志》是赵孟頫为数不多的楷书墨迹真迹传世之作,笔势凝练,干脆利落。相较于他一般的小楷作品,字形稍大,更便于我们根据墨色变化来研究赵孟頫的用笔和法度。
学习这样的楷书,也能够帮助我们打通行书和楷书之间的壁垒,避免学习过于理性的唐楷形成的板滞问题,不至于陷入死板。
用户99xxx64
柳公权的楷书是世界之巅峰,没有人超越过,也没有能力超越,过去没有,将来更不会有,因为当今的书法一代不如一代了。
江南旧布衣
你狗日会写字吗,谁甩柳字条条街?标准是啥?
达生
胡言乱语啊!真敢说,柳体是巅峰之上的巅峰了越学越难,越琢磨越妙!赵体也是写出了极致,但是我个人觉得赵体比柳体好学,柳体学是看人的,没精神的没体力的别学柳!
资源社
说实话,赵孟頫给柳公权提鞋都不配[抠鼻]
相忘于江湖
各有千秋。柳的小楷确实牛。
天吉
当今社会也应该继承传统,为逝去亲人写墓志铭!
用户15xxx04
無知者無畏,真敢説,小編小編重点在小[呲牙笑]
达生
写赵体几千字不累,写柳几十就得停笔歇歇了[笑着哭],
晨曦
各有各的长处,没必要踩这个,踩那个!好像谁欠你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