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养蚕式”教育,我妈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强?

情感茶馆 2025-02-20 17:31:13

“每天都被掐表盯着,我妈在规划我的一生”

“快点!

现在是5点半,你该写数学卷子了。

7点再背三十分钟英语。

每天放学后,还没等我喘口气,我妈已经拿着秒表等在客厅了。

时间被分割成无数的小格子,每一秒钟的用途,她都规划得明明白白。

她说这是为我好,不让我浪费青春。

小时候,我不懂“规划”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她对我总有数不尽的期待。

我六岁开始学钢琴,八岁开始上奥数课,十二岁被送去各种补习班。

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多学点,不然将来会后悔。

”但我早早就明白,这些“学”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我是否喜欢。

在我妈眼里,我不是她的孩子,是她精心培育的“作品”。

每当我稍有倦怠,只要她一声“狗东西”,我就得咬牙坚持。

我有时候也会偷偷问自己,我究竟是不是真的只是一条听话的“狗”?

“她的梦想是全县第一,我的梦想从不重要”

我妈的梦想,简单又具体:全县第一。

在她眼里,那是一切努力的结果,是她面子的重要凭据。

如果说“学习好”是一根长鞭,那么“全县第一”就是鞭子上的一点火苗,一点燃,就可以烧到我的每一根神经。

高三时,我们隔壁班的同学考上了重点大学,我妈特意去打听了别人的学习进度和作息时间。

回来后,她直接对我表态:“人家能,你也能。

只要认真学,下一个全县第一就是你。

”我那天突然想问她,为什么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想做什么”、“想学什么”?

我努力开口,最后还是闭上了嘴。

高考越来越近,我妈的狠劲也越发变本加厉。

每天睡觉前,她一定要给我安排第二天的学习清单。

吃晚饭的时候,她会让我一边刷听力一边吃。

有的时候,我真的想告诉她:我没有兴趣成为第一名,也不想听这些你嘴里的“美好未来”。

但,我没有那个力气。

而我妈,则从未停下她的规划。

“高考的最后一刻,是我全部反抗的开始”

高考的最后两天,我的生日快到了。

我妈特意穿上了一件新旗袍,骄傲地和周围的家长说:“等着吧,明天就是我们家的荣耀时刻。

”我能感觉到,她的眼神里满是期待,而那份期待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住了我。

高考第二天的最后一科,我没有进考场,而是站在学校对面的八楼边缘。

周围人看着我,我妈愤怒地冲过来喊:“你下来!

就差这最后一科,你一定要考完!

” 她的声音变得急促,她开始用各种语气求我,最后甚至说:“下来吧,妈妈给你改过。

以后再也不逼你了!

听着我妈越来越歇斯底里的声音,我心里反而渐渐冷了下来。

她的恐慌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她所谓的“努力”可能功亏一篑。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在她眼里,没有我这个人,只有她的一个“工具”。

我没有再听下去。

看着她,我微微一笑,然后迈出一步。

结尾:控制的尽头,是被控制的自己

后来,当所有的事情过去,我才有余力去反思这段关系。

母亲的出发点真的不好吗?

未必。

从她的角度,她或许真的只是希望通过教育,为我铺设一条“完美”的道路。

但问题在于,这条路从来不是我的选择,而是她的执念投射。

控制与被控制,本质上都是一种失衡的关系。

她失衡了,而我,则无力挣扎。

最终的结局,对我们两个来说,都是一种悲哀。

父母的爱,应该是一种支持、一种自由,而不是一根扼住喉咙的锁链。

与其“养蚕式”地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不如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让他们能选择自己的未来。

如果可以重来,我希望自己有勇气更早说出那句:妈,你的梦想,不是我的梦想。

0 阅读:0
情感茶馆

情感茶馆

以诗意的文字描绘情感,让你感受爱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