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成立之初就一直走和平友好的道路,当其他国家需要帮助时,我国总是全力以赴地提供支援。就像越南,在法国殖民者的炮火下,借着我们的援助,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军在1954年逆转了战局。
直到1975年,在我国的帮助下,越南战争结束。在越南尚未实现统一之前,尽管我国经济状况并不充裕,我们还是向其提供了大约203.68亿人民币的援助。这份援助不仅包含了财政资金,还涵盖了粮食、石油、船舶、军事装备等重要物资。
其实早在1965年起,我国就派出了庞大的后勤队伍,在越南开展了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参与此项建设的人数高达320,000。直至今日,越南的许多铁路和公路设施仍然是在我国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无偿援助作为国与国之间友善交往的一种形式,不仅见证了援助国的大国担当,也是受援国摆脱困境、扬帆发展的一股助力。可是越南在之后并没有领情,不但屡屡侵占我们南海的岛礁。
而且还在上个世纪末在边境地区制造混乱,更是对我国西南边境的领土虎视眈眈。直到今天,越南还依旧霸占着我们南海29个岛礁,而且还对一些岛礁进行了吹填。
不过我今天重点并不是说越南,而是欧洲的一个小国,我们对其进行了长达24年的时间援助,在我国终止了对其无偿支援之后,这个国家竟改变态度开始针对我方,可以说忘恩负义至极。那么,究竟是哪个国家呢?
欧洲小国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西部,北临科索沃和黑山,东界马其顿,东南接希腊,西临亚得里亚海,西南濒临爱奥尼亚海。国家的总面积约为28,748平方公里。
阿尔巴尼亚多山。国土的70%以上被山地覆盖,主要分布在国家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其中,阿尔巴尼亚阿尔卑斯山脉位于国家的北部。
而中部和南部的山地则相对平缓,适宜农业发展。平原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及河谷地区,如沿着亚得里亚海的米拉什平原和内部的柯尔巴尼半岛。
阿尔巴尼亚的河流主要源自内部高山,向西流入亚得里亚海。其中,德拉尼河是最长的河流,全长约285公里。此外,国内还有许多湖泊,如斯库台湖是阿尔巴尼亚最大的湖泊,同时也是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湖泊之一。
在人口方面,阿尔巴尼亚的人口数量并不大。根据最近的数据,总人口约为280万人。人口密度较低,特别是在山区。国家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地拉那,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超过60万的居民。
阿尔巴尼亚人口构成相对单一,大多数居民为阿尔巴尼亚族,使用阿尔巴尼亚语。此外,还有少量的希腊人、马其顿人、罗马尼亚人和其他族群。宗教信仰方面,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主要信仰包括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和其他基着教派,其中伊斯兰教是最主要的宗教信仰。
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农业曾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但近年来,服务业和工业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旅游业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阿尔巴尼亚的坎坷历史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这片土地上居住着伊利里亚和色雷斯等古老民族,不过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吞并了这一区域,从公元前168年到5世纪,它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阿尔巴尼亚地区先后经历了拜占庭、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这长达千年的外来统治。尤其是在15世纪至20世纪初期,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几乎划定了阿尔巴尼亚人民长达五个世纪的命运,深刻影响了其宗教、语言和文化。
奥斯曼帝国时期,阿尔巴尼亚人经历了严酷的宗教压迫和文化同化政策,他们通过构建秘密的“血仇法”组织、维护地方自治和民族学校,保持着自身的民族特色和信仰。
经过无数轮的进攻和反抗,阿尔巴尼亚的领袖们最终成功驱逐了土耳其人,恢复了国家的自由与独立。
然而,这段自主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阿尔巴尼亚就遭到了邻近希腊地区的国家的侵占。
几个国家携手并进,共同向阿尔巴尼亚进军,对其居民实施了杀戮,并分摊了这块领土。20世纪初,随着巴尔干战争的爆发,阿尔巴尼亚终于在1912年宣布独立。
但新生的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立即陷入了民族与政治的分歧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意大利和纳粹德国的侵略彻底破坏了阿尔巴尼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
战后,阿尔巴尼亚在恩维尔·霍查的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世界几乎完全隔绝,成为了欧洲最为封闭的国家之一。
在冷战期间,苏联与美国在各个方面进行了较量,这自然就包括盟友的数量。阿尔巴尼亚因为也位于欧洲,这自然引起了当时的苏联关注,并在其援助与支持下正式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同时走向了共产主义的道路。
当时我国与苏联的关系非常不错,因此,作为一个共产主义阵营的成员,我国自然而然地与阿尔巴尼亚展开了互动与沟通。
时值1950年代中期,阿尔巴尼亚正处于建国初期,面对经济困难和外部威胁,亟需强有力的国际支援。中阿两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共同立场和共同遭遇,使得两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4年11月23日,中国同阿尔巴尼亚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此举不仅为中国打开了欧洲的大门,同时也为两国之间后续深厚的友谊奠定了基础。
1961年,苏联因为中苏意识形态的分歧,突然宣布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这对阿尔巴尼亚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正是在这个危急时刻,中国站了出来,允诺对阿进行全方位的援助。从此,中国成为了阿尔巴尼亚在国际上的重要后盾。
我国曾无偿援助24年自1957年起,我国开始对阿尔巴尼亚提供无偿帮助,其中包括对阿尔巴尼亚的最基础需求——粮食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即便在建国之初并未达到富有的状态,却依然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数以十万计吨的粮食援助。
为了确保阿尔巴尼亚的粮食供应,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我国甚至不惜购买国外的粮食再赠送给阿尔巴尼亚。
为了为阿尔巴尼亚创造更加优越的国内建设环境,包含水泥在内的多种建筑材料都被纳入了计划中,目的是确保阿尔巴尼亚的民众能够居住在安全的住所之中。此外,不限于建筑基础材料,在建设过程中还会使用到钢管、机械等一系列建筑半成品。
在经济上,中国为阿尔巴尼亚提供了大量的无偿援助和低息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工业生产等领域。
技术援助方面,中国派遣了数千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阿尔巴尼亚,帮助其建设铁路、桥梁、矿山、电站等重点工程。教育援助上,两国间也有着频繁的人员交流,中国提供奖学金支持阿尔巴尼亚学生到中国留学,同时中方也不断接收阿方专业人才进行培训。
然而,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慷慨支持似乎并未获得预期的友情回报。阿尔巴尼亚与中国保持较好的关系,似乎仅仅是为了持续获得利益。我们捐助的粮食很多阿尔巴尼亚都没有珍惜,甚至堆在仓库发霉。
而且我们援助的很多东西,他们竟然把这些物资转手卖给其他国家,以图换取一时的好处,甚至还回过头向中国索求更多资源,这实在是极度缺乏道德底线的行径。
而且还借助来自中国的基础物资和设备,生产了大批低质量产品。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低劣的产品最终又被销售回中国。
在70年代的头几年,世界政治面貌经历了重要转变,其中包括美国和苏联间关系的渐进改善,为冷战长期以来僵持不下的局势带来了一丝缓和。
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重新考量其外交政策方向,努力与更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建立起外交联系。这样的外交政策调整导致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战略关注程度逐渐降低。
阿尔巴尼亚却大胆尝试介入我国与美国的双边关系,不惜诽谤我国和美国联手对抗苏联。当这一指控公之于众时,无疑对我国造成了背叛式的打击,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让我国的民众对阿尔巴尼亚彻底失去了信任与期待。因此,在1978年,我国发出声明,宣布正式终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所有形式的援助。
自此,两国关系宣告结束。要记得,在此之前,我国已对阿尔巴尼亚提供了长达24年的无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