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开国大将粟裕去世,妻子楚青按照他的遗愿,首先来到了南京。不曾想,在南京她却遭到了粟裕曾经老部下的轻视,这令开国中将王必成火冒三丈,直接发飙怒骂道:“你敢不去试一试!”
粟裕是我军著名的将领,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无数战功,并于1955年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是开国十大将之首。
虽然担任要职,但粟裕始向来生活简朴低调,也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尽力地建设军队。1984年,粟裕将军因病离世,全国人民在得知这个噩耗后,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事务,向这位为国家人民奉献一生的将领,致以最真切的哀悼。
在临终前,粟裕特意交代妻子楚青,表示自己离世后不要举办大型的追悼会,也不要举办遗体告别仪式,只需将自己火化后,把骨灰撒在江苏、山东、河南等地,他想要与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作伴。
楚青含泪答应了粟裕的遗嘱,并保证自己一定会办到。粟裕将军的遗体火化后,楚青立刻带着丈夫的骨灰,坐上了前往南京的列车。
对于粟裕来说,南京的意义十分重大。当年,粟裕将军就在此地指挥华中华北野战军,多次重创了敌人。而且,这里也埋葬了无数粟裕的战友,是粟裕一生的心灵寄托。
随后,南京军区全体官兵隆重地欢迎楚青的到来,并且对粟裕将领的离世致以哀悼。楚青望着眼前一众丈夫生前的老部下,不由得感慨万分。
寒暄过后,一位名叫王必成的中将,带领楚青来到了粟裕将军的灵堂。虽然在抵达南京前,楚青再三交代王必成千万不要过多麻烦,一切从简。但粟裕将军在王必成心中的分量很重,坚持自掏腰包为粟裕将军送完最后一程。
看到王必成这么坚持,楚青也只好随他去了。在追悼会上,王必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悲伤的情绪,掩面痛哭。在场的众人无不感慨,王必成对粟裕将军真是情深意重。
二人最早相识于抗日战争中期,当时王必成担任了新四军第一师二旅旅长,顶头上司就是时任一师师长的粟裕。从此之后,二人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粟裕的指挥下,王必成率领战士们重创了国民党军队,并解放了苏南一带。在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出任了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王必成依然是粟裕的直系下属,担任第六师司令员。
在一场战斗中,王必成误判了形势,并且违抗上级命令,导致部队出现了较大的伤亡。虽然这场战斗的失败并非是王必成一个人的责任,但陈毅元帅得知后仍然十分气愤,下令对王必成进行革职查办。
而在这时,粟裕却拦住了陈毅。粟裕并没有计较王必成多次违抗自己的命令,还为王必成说好话,表示王必成虽然指挥不当有错在先,但不至于要撤职。而且,这世上哪有长胜的将军呢?应当给他一个机会。
得知粟裕为自己求情后,王必成感动不已,向粟裕保证自己一定会吸取经验教训,在下一次战斗中再创辉煌。果然在之后的战斗中,王必成愈战愈勇,创造了无数的战斗神话,最终被授予中将军衔。
所以,粟裕不仅对王必成有知遇之情,也是王必成一生的榜样和楷模。
几天后,楚青在一众老干部的陪同下,含泪将丈夫粟裕的骨灰,洒向了这片埋葬着无数英灵的大地。随后,楚青便准备离开南京。
得知楚青要走,王必成当场表示要为她送行,其他干部也纷纷表态。而在这时,一位名叫张文碧的干部面露难色,表示自己接到上级的安排,要参加学习,恐怕无法为您送行了...
话还没说完,一旁的王必成怒目而视,冲张文碧怒骂道,你敢不去试试!没有咱们粟裕老首长,哪儿还有你张文碧的今天!做人不能忘本!
看到王必成愤怒的样子,张文碧红着脸低下了头,次日,王必成和张文碧等人一同为楚青送行。
作为我军高级将领,王必成精神可嘉。他没有因势利小人,反而挺身维护了老长官的尊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情谊,视同志之情高于家人。这种信念,使他们能够团结一心,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