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90年代初,总理到玉溪烟厂考察,在得知褚时健要花费46亿元新建一座烟厂后,总理

90年代初,总理到玉溪烟厂考察,在得知褚时健要花费46亿元新建一座烟厂后,总理问褚时健:这么大投资,有把握增加利税吗?褚时健说:我保证,一年最少能增加30个亿。

当1979年的阳光洒在云南玉溪的土地上,褚时健,一位中年男子,满怀激情和野心,踏进了玉溪卷烟厂的大门。

玉溪卷烟厂那时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机器嘎吱作响,生锈且陈旧;烟草的气味混杂着失望和挫败;员工们的面孔上挂着倦怠和沮丧。褚时健虽不熟悉烟草业,但他的眼中闪烁着改变一切的决心。

他的第一项重大决策是召开全厂员工大会。在那个多云的下午,工厂的多功能厅里挤满了好奇和怀疑的眼神。

褚时健站在讲台上,用坚定而有力的声音说道:“我来这里,不是为了维持现状,而是为了改变。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把这里变成我们都为之自豪的地方。”

一位年长的员工站起来,声音略显沙哑:“厂长,我们的宿舍漏雨,食堂的饭菜难以下咽。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薪水,还有尊严。”

褚时健点头表示理解。他不仅仅听取了员工的意见,还立刻采取了行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工厂的宿舍被彻底翻修,新的床铺和清洁的床单取代了陈旧的设施;食堂的菜品也得到了改善,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取代了以前单调乏味的饭菜。

这些改变在员工中引起了轰动。一个夏日的午后,当褚时健经过新装修的宿舍时,他听到了一群员工的谈话:“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好的厂长。”

“没错,他真的在乎我们。”褚时健的嘴角上扬,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改善条件,更是要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让这个曾经落后的工厂焕发新生。

在改善了玉溪卷烟厂的工作环境和员工福利之后,褚时健面临了一个更大的挑战——提高产品质量。他深知,无论员工多么努力,如果原料质量不过关,最终产品的质量也难以保证。于是,他开始深入了解整个生产流程。

在一次深入车间的考察中,褚时健观察到烟叶的品质参差不齐。他询问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工人:“为什么我们的烟叶质量这么不稳定?”工人叹了口气回答:“厂长,我们从农民那里收购的烟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残次品。”

这让褚时健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他决定亲自前往烟叶产区,与当地农民会面。在一片烟田中,他对一位烟农说:“我想提高收购价格,但对应的,我需要你们提供更好的烟叶。”烟农们听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们纷纷表示愿意配合,确保烟叶质量。

褚时健回到工厂后,不仅提高了对农民的收购标准,还加强了生产过程的监管。他引入了质量控制系统,每批烟叶进入工厂前都要经过严格检验。这些举措逐渐见效,玉溪卷烟的质量开始显著提升,市场占有率也随之上升。

到1980年代中期,玉溪卷烟厂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在全员大会上,褚时健激动地宣布:“我们从亏损到盈利,产值飙升至10亿元!”全体员工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1987年,玉溪卷烟厂的产量和利润在中国同行业中位居第一,这一成就在工业界引起了轰动。到了1990年代初,总理李鹏亲自视察了玉溪卷烟厂。褚时健自豪地向总理展示了他的新计划——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超大型烟厂。

1993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褚时健成立了云南红塔山集团,总投资超过40亿元。这不仅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烟草企业,更在全球烟草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个转变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成功故事,更是关于如何在逆境中不断挑战自我,创造奇迹的故事。

红塔山烟草的品质和销售额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国家创造了巨额利润。1994年,褚时健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体现了他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

2001年,年迈的褚时健因病被允许保外就医。他退隐至云南哀牢山,开始种植橙子。凭借对种植技术的钻研,褚时健种出的褚橙品质优良,销量火爆,他从“中国烟草大王”转变为“中国橙王”。

褚时健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带领企业从困境中崛起,达到行业领先地位,经历了个人生活的巨大波折。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8
用户10xxx38 8
2023-12-15 09:16
向这个务实的企业家致敬!
风行者
风行者 8
2023-12-15 08:28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大户人家
大户人家 3
2023-12-15 13:05
祝老企业家健康长寿,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