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峰休养生息天都峰即将亮相

人民资讯 2023-12-18 16:13:23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黄山开启新一轮“景点封闭轮休”

莲花峰休养生息天都峰即将亮相

方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2月18日第11版)

图为目前已进入封闭轮休的莲花峰。

图为即将开放的天都峰。

(梁军摄)

(制图:安有成)

依据相关法规规定,黄山市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应当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维护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稳定,保持生物多样性、物种原真性。

图为2020年4月,科研团队对始信峰、卧云峰区域代表性植物的固定样株生长状况进行检测。

黄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也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作为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黄山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何在保护遗产的同时,阐释和展现黄山独有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韵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近40年来,黄山已进行4轮景区山峰轮休

自2023年12月1日起,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开始进行新一轮“景点封闭轮休”。游人熟悉的莲花峰已进入封闭轮休;作为替换“伙伴”,另一座山峰天都峰,也将经科学研判后全新亮相。这是黄山资源保护管理相关部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基本要求》,结合近5年跟踪监测和对5种代表性植物样株生长指标进行检测后提出的建议。

自1987年开始,黄山已进行了4轮景区山峰轮休。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199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黄山完美结合了文化艺术、自然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遗产地范围达到160.6平方公里。

2004年和2018年,黄山又先后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成员。

海拔达到1350米以上的景区山峰轮休期为3至5年

为何要大费周章,让黄山风景区的部分山峰轮流“休息”?

黄山处于高海拔地区。这里植物生存的生态条件十分脆弱,即便是个体矮小的草本植物,也会经历极其缓慢的生长发育过程。科学研究已经得出结论:黄山遗产地和保护区内的植物、植被一旦受到损坏,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其恢复过程相当漫长,而在天然条件下,恢复的可能性更小甚至完全不能恢复。

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进入黄山风景区的游客人数增加。当时的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天都峰、莲花峰、始信峰、丹霞峰等热门景点,游人集中、游览面积狭小,生态承载力受到严峻挑战,景点周围及游道两侧的生态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了局部土壤裸露、板结,水土流失,树木长势趋弱,森林病虫害突出等问题。

黄山风景区管理部门从“海洋休渔期”和“封山育林”的实践中受到启发,“为啥不让黄山的山峰也能歇一歇?”这一设想随后创造性地演化为“景点封闭轮休”新理念,并于1987年10月进入实施阶段,管理部门开始对始信峰实行封闭轮休。在封闭期间,游人禁止进入,以人工辅助自然恢复的方式,促进始信峰树木、林下植被生长,以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经过近两年的轮休后,研究人员发现:始信峰植物种类和生物量都呈现大幅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恢复。随后,天都峰、莲花峰、丹霞峰、炼丹峰等高海拔景点也都陆续推广了始信峰的方法。封闭轮休制度初见雏形。

现在,黄山风景区管理部门已逐步形成独特、有效的“景点封闭轮休”管理模式,“封闭轮休”有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对遗产地范围内因生态承载力所限,但又长期对游人开放,导致植被生长受到影响,尤其是景观植物生命力下降的高海拔景点实行定期轮流封闭。

“高海拔景点”一般是指海拔达到1350米以上的山峰。“休息”的山峰会通过人工辅助恢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措施,恢复景点植被生态环境。在此期间,研究人员也会进行系统的生态监测与评估,再判断重新开放的时机。

封闭轮休期限,一般为3至5年。

在经过长期、定点定位的观测调查后,研究人员取得大量详实、可信的数据。2010年10月,《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基本要求》《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封闭期管理》《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开放期管理》3个地方标准发布,明确了封闭轮休的起始期限、封闭期或开放期的景点管理要求。

为何莲花峰和天都峰互为轮休“伙伴”

黄山既是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及热门的旅游目的地,还是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进行景点封闭轮休时需要慎重而科学地进行挑选、协调。

首先,那些处于高海拔但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景观地域会被挑选出来,将景观价值突出、容量较为狭窄但游客量较大的景点纳入轮休名单;同时,要考虑保持正常的旅游开放。景点山峰进入封闭轮休后,尽量减少对主要游览线路和游客感受的影响。

莲花峰和天都峰同为黄山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中自然美学价值的典型代表,同时还体现了与其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黄山文化内涵——山中的古道、摩崖石刻以及衍生的黄山画派,展现着黄山在自然之山基础上长期形成的人文内涵。

黄山景区的前山,不仅有以迎客松为代表的黄山松,还集中了莲花峰、天都峰这样雄伟险峻风格的山峰。从管理区划分来说,位置相近的天都峰和莲花峰都位于同一管理区内,风光险峻又都是黄山世界遗产价值的典型代表。二者作为替换“伙伴”,不会干扰游人的游览感受。

山峰何时“休息”又何时“开放”

《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基本要求》规定了封闭轮休的具体指标。黄山的5种代表性植物:黄山松、黄山杜鹃、灯笼树、南方六道木和三桠乌药,被选定为生长指标固定样株。一旦监测发现,有60%代表性植物的主要生长指标,都达到了所制定的封闭值或开放值,相关部门就会提出封闭或开放的建议。

那“生长指标”又是如何确定的呢?科研人员会长期观察代表性植物的新梢生长量,将样株新生长的长度与该植物的本底值进行对比,当数值达到标准设定的开放数值区间,那这座山峰就可以“开放”,反之则“封闭”。

这些监测其实与人类生活尤其是旅游活动紧密相关。选取的代表性植物样株多处于离游步道较近的位置。在游人可触碰的一面,观察样株的“新梢”,人为难以干扰的另一面则作为“本底”。

以黄山松为例,2022年,天都峰有5株黄山松样本的新梢生长量远高于开放数值所需的要求。同时,研究人员还对天都峰草本植物层“盖度”——即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投影面积占地面面积的比例进行跟踪检测,发现10个固定样方草本植物层“盖度”平均值为83.5%,远高于开放要求大于70%的参考值。通俗点说,目前天都峰上的草本植物,已经覆盖了地面面积的83.5%,这已经满足这项开放数值需要大于70%的要求。

天都峰距离重新亮相的日子,不远了。

在山峰“休息”时人们又在忙些什么

复杂的地质史塑造了黄山秀丽壮美的景观。黄山有高等植物2385种,脊椎动物417种,以黄山命名的植物达34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确定为世界108个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被认定为中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

现在,黄山风景区的群峰进行封闭轮休时,都依据严格的程序。资源保护管理部门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封闭”或“开放”的建议,主管部门综合评判并通过后,提前发布景点封闭轮休公告。在全封闭管理期间实行常年动态监测。除对游道、观景平台、护栏、垃圾池、标识标牌等游览基础设施的检修、更换、增添等日常维护工作外,还要对古树名木生长势进行综合评判,对生长势衰弱、极弱的古树名木制定保护复壮方案,并经专家组论证通过后实施;在全封闭管理期间还要制定裸露地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并在治理过程中杜绝外来植物,确保景区生态和植物景观的原真性。

封闭轮休,真实、完整保护了黄山世界遗产

近40年的实践证明,“景点封闭轮休”对黄山生态恢复是一项极其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实现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休养生息后的区域内,微生物、动植物分布均较轮休前有显著变化,动物活动更频繁活跃,植物生长更茂盛,植被覆盖率提高。

1989年,《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通过并在之后经过数次修订。其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管委会应根据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需要,对重要景区、景点实施定期封闭轮休。”在2018年开始施行的“黄山市实施《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办法”第十六条中进一步明确:“管委会应当根据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的需要,对天都峰、莲花峰、始信峰、丹霞峰、狮子峰等重要景点,实行定期封闭轮休。”

2014年,“黄山景点封闭轮休”被列为“中国履行《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五次国家报告”的典型案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全球发布。案例高度肯定了黄山以“封闭轮休”探索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汇聚的智慧。

(作者为黄山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主任,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提供)

链接

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东对天都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因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巧生九瓣,仰天怒放,宛如金莲绽开,故称莲花峰。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玉屏峰东,海拔1829.2米,是黄山第三大高峰。它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被古人视为“群仙所都”,故名天都峰。

——选自《黄山志》

延伸阅读

黄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大名录遗产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2000年

怪石、云海和奇松相结合,塑造形成了艺术和文化的独特景观。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评价2004年

黄山在保护生态资源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为探索和尝试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评价2018年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