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中国救捞局飞行队救捞局已发展有北海第一、东海第一、东海第二、南海第一、南海第二五支救助飞行队,分别在大连、蓬莱、上海、温州、福州、厦门、珠海、三亚等8个城市部署了救助飞行基地,共计运行有20架救援直升机,主要承担距飞行基地110海里半径范围内海上人员救助。
在20架救援直升机中,有4架H225、8架S-76C+/C++和8架S-76D直升机,此外还有4架卡布里G2小型直升机用于训练。
由于部分采购较早的直升机运行时间已达20年,加之海上飞行长期处于高温高盐高湿环境,直升机受环境影响引起的性能退化严重,同时其机载重要搜救设备技术落后等,使这些较老的直升机不能完全发挥能力。
另外,近年来海上救援任务发生地点也逐步向远海发展。2016-2020年,执行救助飞行任务总计近2000起,距离超出110海里范围的救援任务在30%左右。这一距离上现有直升机的性能受限,一般采用直升机直飞现场实施救助后,转至最近起降点加油;或直升机飞至距事故点最近的起降点加油,再直飞往事故现场。
例如S-76直升机在110海里任务半径救援能力为8~10人,150海里半径的救援能力只有1~2人;H225虽然在任务半径和救援人数方面较S-76有明显优势,但该机为大型直升机,运营中的经济性较低。而对于200海里半径以外的救援任务,不论S-76或是H225均需按上述操作进行一次加油才能完成救援。
根据H175或AW189性能,其200海里任务半径的救援能力为10人,250海里任务半径的救援能力也有3人,因此可节约1小时左右的降落加油时间;而如果同样采用转场加油的方式进行救援,则任务半径还可以进一步扩大。预计到明年上半年,6架AW189超中型救助直升机和2架H175大型救助直升机将陆续交付。届时,海上空中救援力量将进一步提升,救助半径将从110海里拓展至200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