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中午12时,一场百人左右参加的小范围的朱令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这一天是西方的平安夜。而她去世的12月2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与节气中的冬至。
与其说这是一种巧合,不如说,它体现了上苍对不幸的朱令的一种怜悯。这两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至少可以帮助人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好地记住她。
是的,对普通人来说,即使真相的链条很长,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拒绝遗忘。
01
告别仪式上,家人为朱令选的遗像,是一张20岁左右的照片,照片上的她,短发,微笑着露出一排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过来人很容易从中想起那个已经逝去的美好年代。
朱令出生于1973年。有人说,70后是相对幸运的一代,在他们成长岁月里,一方面,物质上告别了匮乏;另一方面,精神上,人们已从思想桎梏中走出,人性苏醒,各种思潮、文化流派轰然而来,清澈、明亮、沸腾,是那个时代的特质。
所以,互联网上,关注朱令事件的最为庞大的群体,恐怕就是70后了。成长的共同的时代背景,使他们对朱令的命运有更多的感同身受。
事实上,在这个盛产新闻的时代,朱令案之所以数十年持续地、不屈不挠地成为网络关注话题,一则因为她是如此优秀。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即考取清华,彼时高考尚未扩招,入大学者被视为天之骄子,而且还是清华这样的顶尖学府。更何况她不仅是学霸,而且擅长艺术与运动,才貌双全。
谁料在风华正茂之际,美好前程被命运之轮粗暴碾碎。朱光潜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朱令身上,人们就看到了一场美的毁灭。
朱令事件没有在网络上“烂尾”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事件真相一直未能揭开,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
这,不管是对她,还是对所有关注这一事件的人,都是一场漫长到令人窒息的等待。朱令刚刚度过自己的50岁生日。50岁乃知天命之年,她苦苦煎熬30年,不仅成为自己的“天命”,也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天问”。
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清华大学12月23日发布的关于朱令去世的官微中,有这样的描述:
朱令多年来与病痛顽强抗争。在朱令的生命中,一直有众多校友、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对朱令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向朱令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愿朱令此去有琴声相伴、一路走好。
我揣测,之所以出现“有琴声相伴”的字眼,可能是因为,朱令当年最后一次在学校晚会上弹奏了一曲《广陵散》,这是传说中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临刑前留下的一首广陵绝唱,凄凉萧瑟。而朱令告别仪式上,播放的哀乐正是《广陵散》——谁能想到,这也会成为朱令的绝唱?
命运的高难问的玄机,令人感慨何如。
02
根据以往的媒体报道,1994年11月底,朱令开始出现奇怪的中毒症状,肚子痛、掉头发,入院未愈。1995年4月28日,朱令被正式确诊为剧毒物铊中毒。尤其是第二次中毒,铊盐已经对她的神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她虽然在半年后苏醒过来,可是智力已退化到只有六七岁孩童的水平,且双眼几近失明。
朱令被投毒是大概率事件,这已经被北京警方在2013年的通报中“认定有投毒犯罪事实发生”的文字表述所确认。但令所有人疑惑、无力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一直未能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有效证据。
谁在下毒?为什么下毒?是否如网络所传的那样,是嫉妒释放出了深不见底的人性之恶?真相的抵达,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我们至少可以确定的是,下毒者,那个摧毁另一个美丽生命的丑陋生命,此刻,生活在这世界的某个角落里。
那么,他或她一定知道,30年来,互联网上的公共议题的出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对朱令事件的关注与讨论一直不曾退席,哪怕是朱令的同龄人已逐渐人到中年,哪怕是最初让朱令事件进入公众视野的“天涯社区”已经关闭。
很多人还记得,2013年4月,复旦投毒案再次点燃了朱令案的热议。5月7日,《解放日报》以《永远的22岁》为题大篇幅地报道了朱令悲惨近况。这一次,早在半年前,网上传出“朱令的情况很不好”的消息,相关话题再度在网络管道里密集流动。
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朱令没有遭此劫难,她接下来的人生又当如何?她应当和这个蒸蒸日上的国家一样,收获一份与她的才华与坚韧相匹配的生活,只是这一切,被人性之恶无情吞噬了。
面对这一切,我不相信作恶者真的能心安理得,此刻,我只能用北岛的《回答》来表达我的愤懑与悲怆: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排除那些质疑、探究真相的声音,也能够被作恶者听见。虽然不知道有没有那一天,能把作恶者送上审判席,但是,我们每一次提起朱令,就是对作恶者的一次惩罚,就是为作恶者送出一副背负在灵魂上的十字架。
更重要的是,若没有真相,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朱令。这是朱令的悲剧,也是每个人的悲剧。
记住与追问,是我们纪念朱令的最好方式。为朱令,也为我们自己。对我们来说,记住朱令是责任,是承诺,也是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捍卫。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些记忆不会被时间覆盖,而是会像顽强的种子一样拱出地面。
从冬至到平安夜,我愿意把这看成是上苍的一种刻意安排,帮助我们抵抗遗忘,帮助她被更深地刻进历史。
《指环王》电影中的咕噜,躲在阴暗潮湿的洞穴角落里,慢慢吞噬着自己的良知。此作恶者也一定会在某个夜晚被惊醒,细细地品味恐惧…
现在的人的潜意识,太恶毒了,总想有了他就不想让别人平安的活好……能来强的要么想卷款跑路,要么割韭菜,就不想共同建设,培养能力强的不就想让他的组织能力为社会服务的吗?
别定资源是向他们倾斜的……
可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作恶者毫无良知,大概率不会收到良心的谴责!
作恶者活得很滋润 为什么没有烂掉
对!若没有真相,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朱令。这是朱令的悲剧,也是每个人的悲剧。呼吁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