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一:整74师是重装师,在山区是弱鸡?
比如有位网友就普及了,第74师属于整编重装师,拥有的美式火力是毁灭性的,在平原是“王者”,进了山就是“弱鸡”了。还让咱不懂就要,多请教,那好吧!
咱们先不谈地理常识,就单说这个重装师的问题。
其实关于整编第74师是重装部队,在三野战史上就是这么说的,但是此“重装”非彼“重装”。在不同的语境和对比下,重装部队的含义是不同的。
简单讲,大多数网友看到这个“重装部队”,那肯定觉得坦克得有吧?重炮得有吧?汽车得好多吧?
其实在整编第74师编制内,既没有坦克,也没有重炮,配属的战车连和榴弹炮营都在临沂,没有参战。而且,该部汽车只有几十辆,骡马倒是有几千匹,其作战主要靠徒步行军、骡马和少量汽车支持后勤。
至于武器方面,孟良崮战后的缴获清单为:
山炮28门、战防炮14门、迫击炮52门、60炮183门、火焰喷射器11具、火箭筒43具、掷弹筒18个、枪榴弹筒43个、机枪/冲锋枪3468挺、战防枪1支、卡宾枪4支、步枪6977支、短枪365支。
这个装备以美式75毫米山炮最为“重型”,而这种炮相当轻便,在山地作战中非常合适。其余装备没有更重型的了,何来其装备在山区难以作战呢?
事实上三年多后,首批志愿军出国作战时,武器配置也都是上述几类,甚至大体数量都相同,那打的不都是山地战吗?
网友们要明白,国军的美械师不能等同于正牌美军师,后者那的确是重装,前者的“重装”只是相对于其他更“轻装”的单位。轻和重是相对的,在足够轻的单位面前,有点分量那可不就是“重”了。
所以整编第74师没有那么“毁灭性”的美式火力,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装部队。但是它的装备在当时两军当中,又的确属于最强的一档,所以在当时的语境下称其为“重装”倒也没多大问题,只不过后人要多加理解。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整编第74师前身是第74军,该军抗战中主要就是在南方山地作战,尽管有南北山地之别,但它对山地作战并不是一窍不通。
焦点二:60万打3万,那能不赢吗?
在谈及孟良崮战役时,又有一些网友“不服气”了,甚至于为此不惜编造谣言,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有一位网友在留言中,甚至夸张到了60万打3万。
咱就是说,你瞎胡吹也得讲究点基本常识好不好?真当什么数字都能瞎编的吗?尤其是60万这个数字。
“无论怎么讲,会战兵力是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这年头,再不上网的老古董们,总该对这句台词有点印象吧?可这是1948年淮海战役前的背景了,当时是华野和中野总计的参战兵力为60万。
而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时,华野哪来的这么多人?连国军第一兵团的战斗详报中,都认为华野总计参战兵力为22万人,这还是全战场的兵力。
事实上一般所言孟良崮战役是华野用5个纵队,集中了大约5倍的兵力来完成围歼作战的。可是,这5倍的兵力只是对付整编第74师吗?
非也,主战场的5个纵队在围歼该敌时,同时还要面对整编第25师和第83师,甚至还要分兵一部对付其他援军。
所以,真正打整编第74师的兵力,连5比1也没有——当然,这也不是关键。
在大规模战役中,能够调集优势兵力分割包围敌人,这本身就是大兵团作战水平的体现。
而且古往今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本来就是兵家常事,你打不过别人那是能力不行,还怪起军事常识了?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焦点三:张师长中心开花,奈何被猪队友坑了?
以上两点只是开胃小菜的话,那这就是核心议题了,因为它牵涉到张灵甫的指挥能力到底如何的地步了,也是其粉丝们最关心的一点。
在张灵甫粉丝的眼中,张师长的指挥能力很强,以“中心开花”的战术主动吸引华野主力至此,为华东国军创造了极好的战机,只是由于“千里驰援李天霞”这种人的存在,友军迟迟不到,结果导致张部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你看,这套理论下,不是张师长能力不行,是你友军太拉了。这套理论其实忽悠了不少网友,但是它的核心漏洞在哪里呢?时间。
华野的攻势从5月13日黄昏开始,到16日下午结束,短短3天时间就全歼了整编第74师。
你说友军救援不力?它是空降兵,能直接飞到孟良崮?
而且说张师长想“中心开花”,属实是无稽之谈。1943年常德、1944年衡阳的时候,你们当张灵甫在干嘛呢?别人可以不知道中心开花的结果,但张灵甫绝对知道。
当然,张灵甫知道这个结果,却还没有那么敏锐的战场观察能力,因为他一开始甚至都不知道华野要吃掉自己。
5月13日黄昏,华野各攻击部队出击,开始执行分割包围任务。
当晚汤恩伯第1兵团指挥部内,所讨论的根本就不是张灵甫这边如何,而是执行老蒋打电话攻略沂水的问题。
5月14日上午,张灵甫才察觉情况不对,第1兵团命令该师与整25师协同,向西夹击,打通联系;整编第83师则掩护整74师转移。
此时如果该师坚决突围的话,有可能突出去,黄百韬也是这么建议的(事实上此战是黄指挥张),但张认为本部骡马大车多,打出去损失太大,质问黄“你能负责吗”,使得黄百韬闭嘴。
随后第1兵团命令,此次为难得战机,整编第74师为全局枢纽,令其坚守孟良崮,以期收获伟大战绩。当天,整编第74师全部抵达孟良崮。此说,大概就是所谓中心开花的源头了。
第1兵团随后则调第7军、整编第48师开始动作,并协调整编第9师、第11师行动。
5月15日,孟良崮战事激烈,第1兵团发电“贵师处境最苦,而关系最重,只要贵军站稳,则可收极大之战果”。此时整编第65师亦动作,空军出动空投、支援整编第74师。
当晚第1兵团电令,任务转为解围作战,此令可见战情不妙,但国军各部依然认为整编第74师不至于短时间内即告覆灭。
5月16日8时,老蒋手令这是唯一良机,严令各部协同作战,贻误战机者严惩不贷。
但是第1兵团接到这封手令,并决定执行时是5月17日12时。而整编第74师已经于前一天被全歼了,可第1兵团竟然对此不知情。
此时其作战计划仍是与我军主力对战,并集中了第5军、第7军、整编第9师、第11师、第20师、第25师、第48师、第64师、第65师、第83师全力动作。
到5月18日时,整编第74师一个负伤逃回的副团长到了临沂,国军这才知道该师已经全军覆没了;19日,顾祝同下令全线调整,各部驻扎原地待命。
简单说,国军到5月14日才初步搞清楚情况,2天后整编第74师就全军覆灭了,这些援军从接到命令,到准备粮弹,抽调部队,再到与华野阻击部队对战,2天时间能干什么?
都说“千里驰援李天霞”,李部当时5个团,孟良崮里面1个团,其余4个团在均只有三分之二实力情况下,还伤亡了3000多人,实际上该师的进攻能力也被打掉了,还要怎么驰援呢?
总结:
非要说国军中有猪队友的话,那只能是粉丝们称赞的张灵甫师长了。因为整编第74师战力并不弱,这是双方都公认的。但是把整个师带到山头上的操作,可谓“神来之作”。
我们常说张灵甫的指挥能力就是团长水平,因为一个团遇到危险赶紧上山,这没问题。可一个整编师,缓冲阵地全都不要,全师上山,垛庄方向不敢突,整25师方向不敢突,就死守山头。而且还不看地形,孟良崮的山水道路条件一概不通,这算什么高超的指挥水平呢?
老蒋战后反正是说了:全师有六个团兵力,如果师、旅、团长平时有高深的战术修养,能够选择适当的地形,配置兵力,构成周密的火网,则不论对手兵力如何雄厚,绝不能在一天之内遭解决(因为老蒋是该师被全歼的当天早上发的手令)。但当时该师不守山口,只守山头,而山头又是石山,又没有饮水,因此对手的炮火威力倍增,以至整个失败。
而第1兵团战后检讨亦称:
山地之价值因其地质及情况而各有差异,如孟良崮之孤立,岩石、重山,工事构筑困难,人马炮火又无遮蔽,尤以缺乏水源,使部队战斗不能持久,故此类山地限于小部队占领,为警戒阵地或一翼依托为宜。
结果一个美械整编师,全钻到了山头上,以至于援军刚刚受令整队攻击,自己就先全军覆灭了。然后其师长却被夸成了什么名将,你们这么夸,大概是不知道战后老蒋到徐州骂了顾祝同多少娘希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