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徐晓磊记者王贝艺
“遛娃”的父母、晨练的老人、脚步急促的外卖小哥……在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这是每天都能看到的场景。这个校区已经恢复对社会开放近一年,现状到底如何?1月4日傍晚,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进行探访。
附近居民“凭证入校”
校园开始热闹起来
1月4日傍晚,在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南门,人来人往,车流不息。很多学生从校园内走出,也有不少社会人员穿过门禁走入学校。当记者靠近门禁闸机时发现,在摄像头的一侧显眼处,放置着“校外人员请刷身份证”的标识。
掏出身份证,放在机器上扫描,匹配成功,闸机打开……记者“按部就班”地尝试,顺利进入校园。在这期间,也有不少外来“访客”或骑电瓶车或步行,经过如上操作,从校门口的闸机有秩序地进入校园。
除了“抬杆即走”的登记车辆,记者注意到,门口有出租车往来的身影。“外来车辆扫描车牌后,可正常进入学校,出门时需要扫码缴费。”学校一安保人员说。
走在校园中,身边的一切看起来很有序:教室内,学生正常上课;食堂内,学生正有序就餐。校园里,行人脚步匆匆,外来“访客”身处其中,毫无“违和感”。
“有这么个地方能‘遛娃’,挺方便的。”住在学校附近的市民陈女士就是山财大的“常客”。住在附近的市民闫先生同样表示,在“凭证入园”后,自己常和朋友相约来锻炼身体,“我们平时进来踢踢球,早上还能来跑步。”
“天气暖和的时候人多,现在人少了。”校内一商户表示,早上经常能看到不少在校园里遛弯的老人,以及来操场晨跑的市民。
管理压力有一些
但问题不是太大
2023年2月,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率先向社会“敞开”大门,当时就让很多人既意外又惊喜。
“2023年3月初,我去山财大探望朋友。当时特意向他了解了出入校规定,被告知外来访客只需要凭身份证,在校门口登个记,就能进校园了。”至今回想起来,市民朱先生仍印象深刻,“当时大多数高校应该是不对外开放的,有些甚至门禁很严,能够相对畅通地进入校园,感觉有些惊讶,更多的还是惊喜。”
“一开始,进学校的人并不多。”安保人员觉得,长时间的校园封闭,给不少人留下了大学校门“禁止进入”的“刻板”印象。
但校门“敞开”的消息,在学生以及附近居民之间“一传十,十传百”,“之后,很多人都过来问,得到确切消息后,就‘放心大胆’地进来了。现在很多人的面孔,我看着都很熟悉。”
学校对社会开放后,走进校园的人自然会变多,学习生活秩序如何?校方的管理难度会增加吗?一位保安告诉记者,校园开放后,压力肯定会有一些,但问题也不是太大。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生什么大问题。“因为进出门要刷身份证,进入校园基本算是‘实名制’。即使发生了问题,我们通过监控锁定目标,也能‘溯源’。”
学校与居民共享资源
是一件好事
“从我入学开始,校外人员就能够刷身份证进校园。”在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就读的大一学生小王说,“我们平时也会点外卖,外卖小哥可以直接送到宿舍下面,我们不用去学校门口拿,非常方便。”
“当时,校园全放开的时候,我们允许外卖员骑车进。但是考虑到他们车速太快,存在安全隐患,就要求他们把车停在校门口,步行进入校园。”学校一安保人员说。记者注意到,校门口有“外卖车辆暂存处”的指示牌,特别注明“外卖车辆禁止进入校园”。
若是忘记携带证件,在与安保大叔沟通后,外卖小哥便会被放行。“没必要为难他们,只是进去送餐而已。”安保人员说,“来往的人们都很自觉,我也没感觉多了什么负担。省去繁杂的手续,我们也觉得方便了不少。”
经过几个月的“你来我往”,校园也热闹起来。“校门‘敞开’,学校的资源也能得到有效利用。”山东财经大学一教师说,“就拿操场来说吧,除了上体育课,或者学生在课余时间锻炼外,大多数时间都闲置。现在,能与校外的市民‘共享’,是件好事。”
“敞开胸怀”的高校
与社会同频共振
“学校的确不该‘冷冰冰’的。”面对日渐增多的“不速之客”,山东财经大学学生小朱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在他看来,学校的“访客”,一般都“各司其职”,“来运动的人就去运动,来遛弯的人只会遛弯,不太会‘打扰’到学生的生活。”
一位李姓市民也表示,山财大燕山校区开放后,自己经常到学校里转转,感受一下大学的人文气息,觉得很舒服,也很惬意。“校园开放,体现的是学校的管理水平,也是一个学校的胸怀,真心为山财大点赞。”
“大学的大门应当是‘打开’的。”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庞晶认为,高校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文化的核心竞争力。让大学的文化氛围“走出去”,对城市发展、城市格调的提升,都有积极作用。“高校打开大门后,周边的市民可以来感受书香氛围,也可以享受到诸如体育场等高校资源的便利。”
庞晶表示,高校本不应该是独立于社会的存在。“高校的发展始终受到整个社会的支持与关注,也应当与社会融合发展,与社会、时代潮流同频共振。”
盏盏盏
疫情前不都是开放的,怎么现在都搞得很震惊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