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健康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团体标准于2023年12月11日在深圳发布,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共同提出,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牵头起草,多家车企和检测机构参与编制,是国内首个针对新能源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健康,同时涵盖污染物限值指标和检测方法的团体标准。该标准以鼓励提倡的方式,引导行业内企业自觉、自愿执行。
编制出炉《评价指南》
聚焦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和检测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的国家。深圳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和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也是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城市。为满足新形势下消费者对车内环境健康的新需求,深圳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健康评价研究,编制发布《评价指南》,在协同推进环境健康的同时,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高品质制造车辆,采用更高的健康评价标准对汽车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把控,助力新能源汽车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南》聚焦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和检测,主要适用于评价销售的新能源汽车车内空气质量,使用中的车辆和其他类型车辆可参照使用。据编制组工作人员介绍,《评价指南》正文共分为六部分内容。其中,在车内污染物限制要求部分,《评价指南》对标了国内外十余项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在现行国标8种污染物的基础上,增加了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指标,并对污染物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四种污染物的限值要求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的基础上进行了收严。在检测方法上,接轨国际标准《道路车辆的内部空气第1部分:整车试验室测定车厢内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规范与方法》(ISO12219-1:2021)的高要求,完善受试车辆、整车试验室、辐照装置和采样装置的技术要求,保障消费者环境健康。
填补国内新能源汽车
车内空气健康评价标准空白
对照《评价指南》对新能源汽车车内空气质量作检测,检测机构需要具备整车实验室等检测设备,同时拥有《评价指南》内规定的9种污染物指标的检测能力。目前,国内具备要求的检测机构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南实验室、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中环国测(北京)环境监测中心等。
相关专家表示,《评价指南》的制定,不仅填补了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车内空气健康评价标准的空白,为车内空气质量健康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有利于指引新能源汽车企业以更高标准提高车内空气质量,最终有益于消费者获得更优选择。
团体标准是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制定程序制定、发布并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具有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和创新驱动的特点。
《评价指南》的制定和发布实施,着眼于公众对高品质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聚焦于耐用消费品与公众健康之间的关系,创新性落实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要求,是以标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后续,深圳将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评价指南》的宣传推广,鼓励更多新能源车企根据《评价指南》对汽车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在为消费者创造更优质的产品的同时,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自身高质量、绿色发展。
深读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
作为中国新兴的汽车产业重镇,深圳正加速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通过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持续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
新能源汽车产量,深圳占全球1/8
去年11月24日,比亚迪宣布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汽车品牌,此时距其第500万辆下线仅3个多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焕明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深圳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代表性产业,已经实现了全球领跑。”
据统计,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产量1/8。全市集聚了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在新能源整车、核心三电、电池材料以及充电桩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如果拆解一辆新能源汽车便可发现,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在深圳都能找到对应的企业,其中很多都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2023胡润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深圳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榜首,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圈。
为实现“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宏愿,深圳积极抢抓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发展机遇。在深圳的街头,头顶雷达的“萝卜快跑”已经开始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翁天送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电动化的进程,下半场的智能化,将给整个产业带来重要变革。”
近来,深圳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接连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深圳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十项地方标准,扩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路段,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促进新技术创新,吸引上下游聚集。
坪山区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携手打造中汽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检测中心项目,聚焦智能网联与汽车跨界融合领域,在深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唯一满足自动驾驶需求的湾区智联试验场,构建智能化测试、网联化测试、芯片测试及新兴业务“3+X”布局。该项目已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央地合作标杆项目。
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
对标斯图加特、沃尔夫斯堡这样的世界著名汽车城,想要后来居上的深圳就必须多向同时发力。
近年来,深圳大力布局并相继投产坪山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深汕智造城、深圳国际低碳城、龙华能源国际城、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小漠国际物流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带动深圳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为深圳汽车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去年出台的《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12条务实举措,明确到2025年,深圳辖内金融机构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融资服务参与主体进一步扩大,为深圳汽车产业发展增添新优势。
近期发布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让众多车主体验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极速充电愉悦,吸引更多购车者选择新能源汽车,为深圳汽车产业发展增添新希望。
密集举行的深圳国际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深圳国际车展等大型展会,带来全新技术产品,吸引全球汽车产业上下游资源聚集,为深圳汽车产业发展增添新机会。
去年10月2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访问深圳,亲自体验了比亚迪电动巴士和汽车,对原地掉头等“跨越性技术”尤为惊叹,“未来,我们将会积极加强在新能源巴士以及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整合: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