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们中国建成了中国空间站,以及官宣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载人登月后,印度也宣布要造一个印度自己的空间站,还要在2040年之前实现载人登月!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印度认为我们中国可以做到,他们就能做得到,认为这“符合历史规律”。
在建造空间站、载人登月之前,有一些关键的技术需要突破,其中一个就是太空交会对接技术。在2024年12月30日,印度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两颗卫星发射升空,这两颗卫星都是大约220公斤的重量,计划在距离地面大约470公里的轨道上进行交会对接。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表示,这次发射的两颗卫星是用来进行印度“空间对接试验”(SpaDeX)任务,目的是发展并展示航天器在近地轨道交会对接以及分离所需技术。一开始,印度方面打算让这两颗卫星在2025年1月7日左右就进行交会对接的,然而推迟了。
随后打算在1月9日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结果当卫星从500米距离进入200米区间的过程中,卫星出现了漂移,不得不再次推迟交会对接。在1月12日,这两颗卫星尝试进行第三次交会对接,然而,当卫星在进入3米对接区时,印度又宣布推迟交会对接了,让卫星的距离再次拉开到安全区域,避免碰撞。
先后3次尝试交会对接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推迟,虽然目前印度方面还在努力,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因为这两颗卫星的重量都不大,这意味着它们所携带的推进剂不会很多,每次进行交会对接的过程中,卫星都需要进行轨道的调整,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一些推进剂。尝试的次数多了,燃料可能就不够了。看来,印度这次可能要失望了,太空交会对接真的不是我们做得到,他们就做得到的。
交会对接有多难
目前为止,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几个国家具备航天器交会对接的能力,现在印度在尝试进行首次交会对接技术的验证,不过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这其实也说明了交会对接的难度比想象中的大得多。那交会对接到底有多难呢?
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中第二步的目标就涉及到交会对接的技术。在2011年9月29日我国发射了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2011年11月1,我国发射了神舟八号飞船。
在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飞行器完成了交会对接形成了组合体。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太空交会对接的任务,这次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的巨大跨越,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中建造空间站的重要前提。
至今,已经过去10多年时间了,我国的太空交会对接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成熟了,不仅能够发射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到中国空间站,还能让嫦娥系列探测器在月球轨道进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在2028年我们将会实施天问三号任务去火星取样返回地球,到时候我们的探测器还将在距离地球最远4亿公里外的火星轨道进行交会对接,难度会更大。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是建造、运营空间站的一个基础,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交会对接的技术,就算能够把空间站发射到太空,也没法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上空间站,没法发射货运飞船给空间站补给物资。可以看得出,交会对接技术对于空间站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而想让航天器在轨道上完成交会对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这涉及到2个航天器之间的准确切同,有点类似在外太空穿针那样,如果控制技术不达标的话,两个航天器就可能会发生碰撞。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些航天器在近地轨道运行时速度相当快,它们的速度接近3万公里每小时,两个航天器以这么快的速度进行交会对接,哪怕只是出现一两米的偏差,都可能会导致两个航天器擦肩而过,或者直接就发射碰撞。所以,交会对接对精度的要求相当高。
印度这两个卫星在环绕地球飞行的过程中,后面的那颗卫星需要找准前面那颗卫星的位置,然后慢慢加速靠近,这个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出问题。而且,在此之前,印度已经进行了3次交会对接的尝试,已经消耗了一部分推进剂,如果在后续还多次尝试失败的话,卫星可能就没多少推进剂来加速调整轨道了,到时候可能就要直接放弃交会对接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