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火了,你知道背后的底层逻辑? 这个元旦假期,让哈尔滨火了,到底有多火呢?就这么说,哈尔滨一座城市在元旦期间的旅游收入,就是海南省的两倍多! 这场游客争夺战,哈尔滨确实干得漂亮,要知道冬季是海南的旅游旺季,哈尔滨一个城市,把海南远远比下去了,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件事情肯定不简单,别急,且看蒋老师慢慢给大家来分析: 有人说哈尔滨的火,跟去年淄博烧烤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在我看来,没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逻辑,就是人口趋势! 理解人口趋势,首先你要理解什么是流动人口? 就是你家小孩从老家出来,会去哪座城市读大学?一般来说,就两种选择: 第一,往高校密集的城市,比如说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等等; 第二,往经济发达的城市,也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一座城市每出去一个大学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最优质的人口在往外流,将来这个孩子在哪座城市工作、定居、结婚生子,那么这座城市就承接了消费人口。 大家能够理解这其中的道理吧,过去跟现在还不一样,过去,你父母可能会生3个娃、5个娃,现在呢?你最多生2个,普遍都是1个娃,因为养娃成本高了呀。 过去是一个娃去了大城市,其他娃可能留在父母身边,但是现在呢?娃基本都去了大城市,如果娃混得还可以,还会把父母接到大城市来! 明白了这个逻辑,你就知道,我国大部分城市,人口都会流出去,这是不可避免的! 年轻人走了,父母可能跟着走了,就剩爷爷奶奶留在农村了,那问题来了,当一座城市有效劳动力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要领养老金,而此时交养老金的人,都在大城市,那你老家的财政收入,肯定是入不敷出! 深圳每年财政都会结余上千亿的资金,花不出去,因为深圳一年财政收入差不多4000亿,根本用不完,但是你老家呢?修一座桥的钱都拿不出来!上面补一点钱过来,很快就没了,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欠账! 小城市没钱怎么办?卖地?但是年轻人都跑去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了,小城市的房子谁来买?而且小孩在大城市买房是很困难的,房价高呀,此时父母只能把老家的房子挂出去卖了,换点钱去支持小孩,但问题是,你家把老房子挂出去,他家也挂出去,谁来买呢? 所以,小城市房地产市场,只有卖房的,根本就找不到几个买房的,供应远远大于需求,这就是现状! 不信,你把你老家的房子挂出去,看看有没有人打电话给你,我有很多粉丝,把老家房子挂出去,半年都接不到一个电话,就连中介都找不到几家。 这个时候,小城市的运营思维开始变了,我不卖住宅用地了?虽然卖住宅用地来钱快,但是现在根本卖不出去了,我现在开始卖工业用地,卖商业用地,这样就能拥有持续收入,因为企业要交税呀! 不仅如此,我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卖多了,还能带动更多人来我这里上班,人口进来了,会进一步促进本地消费,这种思路就对了! 这几年发展最快的三线城市,莫过于赣州了,就是用的这套逻辑! 那除了卖商业和工业用地,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可以促进经济吗? 当然有,你不在我这里开公司,也不在我这里买房,那我只能让你在我这里临时消费一下,那不就是搞文旅产业吗? 你是深圳的,你不可能365天都呆在深圳,对吧,何况深圳本来也没有啥出名的历史文化景点,那云南丽江、大理、西双版纳,就看到了机会,在网上大肆宣传,吸引外地游客来玩,你到我这里玩个7天,我机票和酒店给你算便宜一点,但是你是不是还要在我这里吃饭、购物、买景点门票,坐车,这些都需要花钱呀! 你会发现,夫妻两人去一趟云南,消费万八千太正常不过了! 明白了这个逻辑,你就知道现在哈尔滨市怎么玩了,首先通过新媒体,在手机上造势,把哈尔滨的文旅项目推荐给全国,其实不光新媒体,这几天,央视也在疯狂报道哈尔滨,白岩松费劲巴力在宣传哈尔滨,这还不明显吗? 哈尔滨这是在给大家打样,为了接待南方小土豆,哈尔滨在中央大街地下通道上铺地毯,很多哈尔滨本地人调侃,自己在哈尔滨住了半辈子,冬天摔了无数个跟头,都没有享受到这般待遇,吃个红薯还给勺,吃个豆腐脑还加白糖,冻梨都给切成拼盘,要知道普京到哈尔滨的时候,也只能抱着冻梨自己啃。 最夸张的是哈工大,以前本地人都不让进去餐馆,现在哈工大的教授亲自给游客做起了导游。 哈尔滨,冬天零下35度,还能够吸引源源不断外地游客,为啥?不就是人定胜天吗? 只要人的思想开始解放,实事求是,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先,零下35度又怎么样,起码这里的人心是暖的! 哈尔滨火了,告诉我们,发展经济,有其地理因素决定的, 但更多是当地人,当地领导,要主动求变,适应市场,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发展策略,而不是坐吃山空,每一个人都要以城市经营者的心态,来经营好自己的城市,维护好口碑! 营商环境起来了,人心暖了,还怕吸引不到人吗? 2024年肯定会比2023年卷,就看你是主动卷起来,还是被动卷起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