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服务区惊现“黑手”,法治监管亟待出击
春节,是承载着团圆与温情的美好时光。人们在返程途中,满心期待着新一年的生活,却没想到,广东一位网友的归途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恶意破坏打乱。杭州日报2月4日曝光的一则消息,揭开了沈海高速阳江新墟服务区令人不齿的“割胎乱象”,一辆小米SU7成为了受害者,而实施恶行的竟是服务区汽修店的员工。
车主在服务区短暂停车,仅离开片刻去上厕所,手机便收到胎压异常的提醒。返回车旁,就有汽修店员工上前询问是否需要补胎。车主查看车辆哨兵模式记录的监控后,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正是这位员工,趁车主离开,手持刀具,毫不犹豫地割破了轮胎,动作熟练得像是惯犯。车主立刻选择报警,涉事人员被警方迅速控制。面对证据,汽修店老板试图用金钱“私了”,让车主放过他们,车主断然拒绝。毕竟,恶意割破轮胎的行为,一旦车辆带着受损轮胎驶上高速,爆胎的风险将急剧增加,随时可能引发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并非单一事件。据车主透露,事发当天服务区还有其他车主遭遇轮胎受损。这些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是否是某些人精心策划的“赚钱”手段,都让人不禁怀疑,恶意割胎诱导消费的行为,是否已在这个服务区形成了一条隐蔽的“黑色产业链”。汽修店本应是为过往车辆提供安全保障和维修服务的地方,如今却沦为个别不法分子谋取私利的工具,实在令人痛心。
在这次事件中,车辆自带的胎压监测和哨兵模式发挥了关键作用,及时发现了轮胎受损,避免了潜在的危险。这也提醒广大车主,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时,要重视车辆安全设备的配备和使用,在服务区停车时更要提高警惕。但仅靠车主的自我保护是远远不够的,相关部门必须迅速行动起来。
服务区管理方应立即加强监管力度,对服务区内的所有经营商户进行全面审查和严格的日常监督。针对汽修店这类关键服务场所,建立健全投诉机制和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绝不能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类似事件进行深入调查,一旦查实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形成强有力的法律震慑,让不法分子不敢再轻易伸手。
这起事件深刻反映出,在利益的诱惑下,个别商家丧失了基本的商业道德和法律底线,严重破坏了高速服务区的正常秩序和社会诚信环境。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举一反三,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管,让高速服务区真正成为保障司乘人员安全、舒适出行的温馨港湾,而不是让人胆战心惊的“敛财陷阱”。同时,广大车主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要像这位小米SU7车主一样,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抵制这类不良行为,为营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