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全国武术冠军赵长军在回家路上,与3位小混混产生纠纷,赵长军说:“不想挨打,就赶快走。”结果,赵长军却被混混打进了医院。 1990年,赵长军结束了一天的武术教学工作,独自步行返家。当晚天气阴沉,细雨蒙蒙。这时,三名年约20岁的小混混拦住了赵长军,无礼地要求他给钱。赵长军平静地劝说他们离开,但这些小混混不但毫不退缩,反而辱骂赵长军,并动手推搡他。 赵长军是一位武术大师,他小心翼翼地避免伤害这些年轻人。 然而,小混混们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变本加厉地袭击他。最终,赵长军还是无法避免与他们发生肢体冲突,但他尽量控制力道。这场突如其来的街头斗殴结束时,赵长军被打伤送进了医院。 这一意外事件在当时轰动社会,舆论对赵长军评价两极分化。一些人质疑他的实战功底,认为他在街头实战中表现很差,不堪一击。另一些人则表示理解,认为赵长军没有全力反击是因为不想真正伤害那些年轻人。 要评判这一事件,我们需要先了解赵长军的武术生涯。1950年,赵长军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他幼时体弱多病,6岁开始练习武术以强身健体。 10岁那年,赵长军进入了省级武术队接受系统训练。12岁首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与后来的著名影星李连杰成为了竞技场上的对手兼朋友。 在27岁前,赵长军已经收获了54块全国比赛金牌,被誉为“常胜将军”。1978年至1988年是他武术生涯的巅峰时期,但这一时期他在电影电视圈的知名度和成就还很有限。 正式退役后,赵长军在家乡西安开设武术学校,培养出一批优秀弟子,如著名动作明星甄子丹等。 1990年那次意外事件后,赵长军作出了反思和调整。他解释自己没有全力反击是基于武术家的修养,不愿真正伤害对方,也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引来警方介入。他表示会坚守武术家的原则,“以武会友,以德服人”。 赵长军也认识到街头实战技巧的重要性。此后他专门前往香港学习实用技击法,并在武术学校将这些技巧融入教学中,着力提高学生们的实战和应变能力。 2000年,赵长军正式宣布退役,将更多精力投入武术教育事业中,致力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他培育出的弟子不仅在竞技场上夺冠,也以礼义廉耻的武术家风范传承正气。 回顾这起意外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它反映出当时社会存在一些问题,像这些年轻人那样缺乏基本的尊重和理性思维。另一方面,赵长军处事的智慧和风范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愿伤害对方,注重道德人品,这种大度是可贵的品质。 对于如何看待一位武术大师,我们不应仅凭一次意外的“硬拳头”来下定论。赵长军忍让的原因是基于对他人安危的考量,这种关爱之心也是一种大智慧。在这个物欲横流、兵戈频仍的时代,这种忍让与宽容的美德尤其难能可贵。 综上所述,这起看似尴尬的意外事件中蕴含的启示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事物,理解一个人的品格不应仅凭一次事件来判断。赵长军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武术家应有的风范,他忍辱负重的大度,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本文参考:《采访武坛王子赵长军》、《武术明星赵长军访谈录》撰写而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