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个衣服破烂,身材消瘦的中年人在云南大理一路乞讨。他来到一家面馆前,对老板说:“行行好,把桌上吃剩的面汤给我吧”。 这就是何家庆,一位为了农民而走南闯北的植物学家。 何家庆1949年生于安徽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少年时期的他渴望脱贫,参加高考后考入了安徽农学院植物系。在校期间,他潜心学习,还结识了妻子。大学四年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安稳时光。 1984年,已是该校助教的何家庆读到了一本名为《可爱的中国》的书。作者用30年的时间,徒步丈量中国,见证了中国农村的贫困面貌。这给了何家庆很大触动,他决定效仿作者的脚步,亲自走进中国农村。 于是,这个来自安徽的大学助教,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大别山探险之旅。途中他经历了种种艰辛,甚至多次濒临死亡。然而更令他震惊的是,看到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这成为他投身农业科研、解决“三农”问题的动力。 回到安徽农业大学后,何家庆选择了一种名为魔芋的植物作为他的研究课题。这是一种生长迅速、抗旱防涝、易于栽培的块茎作物,非常适合中国南方地区的种植。 经过多年努力研究,何家庆使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了一系列抗逆性强、产量高的魔芋新品种。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来到实验室参观考察。这项成果也使得何家庆获得了副教授的职称。 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家庆明白,科研成果关在实验室里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是要把技术传播给真正需要的人——中国偏远贫困山区的农民。所以,在名利的吸引面前,他毅然再一次离开了象牙塔,开始了自己的“西南大游”。 1995年,时年45岁的何家庆来到云贵高原。刚开始,他会找到一户农家,请求免费住宿,然后耐心指导他们如何种植魔芋。等这个地方的农民会种后,他又会背上简单行囊,走到下一个村落。 在这场长达10年的旅程中,何家庆身无长物,只能依靠乞讨度日。他经常受到路人的忽视甚至谩骂,但是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使命。最终,他用双脚丈量,用双手播种,在西南地区的山村帮助了2万多名农民推广种植魔芋技术,极大地改善了那里人们的生活。 2005年,何家庆结束了漫漫旅途,回到了故乡。之后,他过着最简朴的生活,丝毫不沾名利的烟火气。但是他的奉献精神,对那一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7年,67岁的何家庆因病去世。临终前他还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希望死后也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份赤子之心,是他给这个世界最珍贵的馈赠。 何家庆用他的双脚丈量着中国大地,用他的双手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他这一生,就是为老百姓搭桥铺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