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绿媒今日发文六个字评论侯友宜:不具检讨价值。文章指出,选后一周,激情渐褪,各阵营的检讨或找战犯之声仍不绝于耳,唯独侯友宜好像是个绝缘体,媒体评论几乎对他了无兴趣,似乎连检讨的价值都没有,为什么? 文章认为,从选举结果看,民进党是惨胜,国民党是惨败,民众党则为大赢。国民党以“立委”成长15席沾沾自喜,朱立伦也因此逃脱被逼宫下台的命运,但侯友宜的得票仍然略小于政党票,说明他的败选是“所托非人”,国民党不能达成政党轮替愿望,有其结构性的因素存在。 文章称,侯友宜败选,首先出在人设混乱,其次是决心不够,自始摆出被动征召的姿态,这种预留退路的消极态度,不说绿油油南高屏大输,就连新北市民也不肯买单,这限制了他更上层楼的可能性。 文章指出,本命区之外,赵少康加持的台北市和绿军战成平手,桃园小输,而蓝白示范区的台中也输了不小幅度的5%,这就注定了他与“大位”无缘了。这固然要归因于国民党的提名不当,也说明了台湾选民对侯友宜的人设认知,与国民党高层的想望出入极大。 文章称,侯友宜号称最大诸侯,在新北深耕十三年,总得票居然还输当年韩国瑜85万票,除了三咖督因素外,个人的领袖魅力不足也是原因,按照惯例,选后必然遭到批判检讨,但他却能平平安安的回去当他的新北市长,为什么? 文章认为,除了国民党还需要他看守江山之外,原因可能不外以下几点:第一,多数人认为他的政治前途到此为止了,多说无益,所谓没有期待就不会有伤害。第二,知道他的言行并不代表真实的他,检讨他有失公平。第三,党内多数人早知他会输,否则又为什么要浪费大半年时间,勾勾缠在蓝白合的假议题上,平白让柯文哲讨了大便宜?眼看罢侯难成气候,民进党也没必要升高对立,朝野都认定他不具检讨价值,他应该可以安心的当他的安乐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