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0年,郑苹如被捕,两个特务把她带到小树林执行枪决,正要开枪时,郑苹如却提了

1940年,郑苹如被捕,两个特务把她带到小树林执行枪决,正要开枪时,郑苹如却提了一个要求:“请不要毁了我的面容!”   1940年,日军占领上海已有数年。这座曾风光无限的国际大都市,现在却蒙上了惶惶不可终日的阴霾。   然而,就在敌人铁蹄之下,还有一群中国人在坚持抵抗。他们有的用武器和炸弹,有的用笔杆子,有的甚至用自己的肉体,这就是女特工郑苹如的故事。   郑苹如生于上海一个中日混血家庭,自小父母双亡,由一位爱国思想家收养。青春期的她继承了养父的爱国主义思想,毅然决定加入秘密情报机构,投身于危险的间谍活动。   凭借着半日本血统带来的容貌优势和熟练的日语,郑苹如成功渗透进上海日军高官之间。她轻车熟路地获取情报,并将之传递给组织。然而,面临年轻女特工的,是更艰巨的任务——接近并暗杀汉奸头目丁默邨。   丁默邨这个在上海闻名遐迩的大汉奸,最开始并未注意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子。郑苹如凭借出色的社交技巧,逐渐获得丁默邨的注意和赏识。   日渐熟稔后,丁默邨对这位美丽动人的女子也有了非分之想。郑苹如深知自己色相中另有目的,于是有意无意地迎合,进一步取得丁默邨的信任。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她设法接近了丁默邨的卧房。然而行动失败了,她没能完成暗杀,反倒让目标警觉,丁默邨加强了防范。郑苹如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此时此刻,年轻的女特工面临抉择——是选择保全小命,还是孤注一掷完成任务?她毅然选择了后者。郑苹如决定不惜以身试险,亲自实施最后一次行动。   在一个月圆之夜,她再次接近丁默邨。然而她低估了目标的警觉性,在行动失败的一刻,丁默邨的心腹发现了她,她陷入了绝境。   很快,郑苹如被丁默邨的心腹捉到特务总部,关押审讯。特务们对她实施各种手段,妄图挖出她背后的组织网络。然而这个出生于沦陷区的女孩,竟然有如此坚韧不拔的意志。   面对肉体折磨和精神攻击,她一个字也没吐露,直到审讯的特务也敬佩她的勇气。   行刑的前一天夜里,面对手持武器的特务和刽子手,郑苹如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她希望死在自己的祖国土地上。这突如其来的请求让守卫和刽子手都感到错愕,他们没有权力决定是否满足她的要求,只能如实上报给头目。   第二天黎明时分,郑苹如被带到一座小树林。朝阳的第一缕曙光洒进树丛,她坚定地站在刽子手面前。两声枪响过后,这名年轻的女特工倒在血泊中,面容安详地仰望着东方升起的太阳。   行刑人惊讶地发现,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子,竟然在最后一刻还露出了微笑。他不禁为之动容,单膝跪地,向上级复命。尽管郑苹如的最后一个小小心愿未能实现,但她那种超越生死的气节和胸襟,已经感染了每一个目击者。   郑苹如的故事在她去世后被长期掩盖,一直到1983年才得以平反昭雪,被正式确定为革命烈士。人们建立了纪念馆,以缅怀这位为国捐躯的女儿的事迹。   她英勇无畏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一部分,激励着无数后人在艰难时期选择奋起。可以说,这位混血女特工的美丽与勇毅,永远定格在1940年那座小树林里,化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参考资料: 1.2008.7.6《文史精华》之《郑苹如:湮没在历史中的美丽灵魂》 2.2012.4.10《人民公安》之《悲情义女郑苹如》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1
用户10xxx61 1
2024-01-23 20:29
这说的不是汤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