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个要饭的妇女死乞白赖地来县委要见齐寿良,齐寿良一出现,她立刻扯开棉衣,掏出16两金灿灿的黄金,扑通跪地痛哭:“10年了,我终于完成任务了!” 这名妇女名叫朱引梅,10年前她的丈夫涂正坤为了参加延安的抗日会议,临行前将12两黄金交给了她,嘱咐她日后若他不幸遇难,一定要将这笔钱交给党组织。 1939年6月,涂正坤在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朱引梅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一路艰辛,只为完成丈夫的心愿。 1938年,涂正坤接到通知,要前往延安参加由中共中央召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这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会议,涂正坤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整装出发来到延安。 临行前,他交给妻子朱引梅12两黄金,嘱咐她日后若他有不测,就把这笔钱交给党组织作为革命经费。朱引梅心存不舍,但还是郑重地答应了丈夫的嘱托。 1939年6月,涂正坤不幸牺牲于平江县,年仅32岁。日军围捕平江县委时,他为掩护同志撤离壮烈牺牲。消息传来,朱引梅悲痛欲绝,但很快镇定下来,迅速处理了丈夫留下的黄金,小心翼翼地藏匿起来。 然而敌人很快就追到她的家门口,朱引梅不得不背着年幼的儿子,逃入深山老林。在逃亡路上,她还不幸中弹受伤,但为了完成丈夫的心愿,她咬紧牙关,在荒无人烟的山野中艰难求生。 此后整整十年,朱引梅带着年幼的儿子在茫茫深山间漂泊流离,日日夜夜都在躲避敌人的追捕。为了不露出行踪,他们不得不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甚至很少下山踏进人烟。 丛林遍地,野兽出没,朱引梅和儿子只能靠捡拾野生浆果、挖掘野生蔬菜勉强填饱肚子,连一口热饭都成了奢望。 朱引梅将儿子抱在怀里,用体温给他取暖。儿子还小,体力不支,多次因饥饿导致高烧不退,生命危在旦夕。朱引梅心如刀割,只能啃树皮充饥,用山泉水救儿子于死亡边缘。 为了活下去,朱引梅偶尔会冒险下山,在村镇乞讨。被追捕在身,她不敢逗留太久,只能匆匆离去。十年漂泊,朱引梅和儿子过得寸步难行,饥一顿饱一顿,贫病交加,穷极而生活。 尽管如此,朱引梅始终背负着那12两黄金,从未动用过一分一毫,因为这是她对逝去的丈夫作出的诺言,她不能违背对党的绝对忠诚。正是这份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朱引梅度过了这场艰难的考验。 1949年,随着平江的解放,朱引梅欣喜若狂。她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平江县委书记齐寿良,终于完成了丈夫的嘱托,将这12两黄金完完整整无损无失地交到他手中。 齐寿良非常感动,朱引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对党忠诚。经历了这场漫长的艰辛折磨,朱引梅的革命信念和意志毫无动摇。 朱引梅交出黄金后,齐寿良代表党组织帮助她安排了工作和生活。1995年,76岁的朱引梅终于分得了一间自己的小房间,得以安享晚年。 涂正坤夫妇的事迹在平江县广为流传,他们夫妻二人的坚贞不屈精神,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遭遇怎样的艰难困苦,他们都没有忘记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初心,展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