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曾国藩胞弟的曾孙女曾昭燏,登上了南京灵谷寺,随即纵身跃下。事后,人们在她的大衣口袋中翻出了一张字条,上面留有短短8个字,却让人潸然泪下。 1964年,一位悲情女子的身影出现在南京灵谷寺。她站在井边,凝望着井水,脸上满是悲伤。这就是曾国藩胞弟曾国潢的曾孙女——曾昭燏。在这里,她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当她的遗体被发现时,人们在她的衣兜里找到一张字条,上面只有短短8个字:"与司机老李没关系"。 这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她千言万语般的苦难,让每一个读到这张字条的人都不禁为她的命运潸然泪下。 曾昭燏生于1910年,出身名门望族,是曾国藩胞弟曾国潢的曾孙女。她自幼生活优越,受到良好的教育。1929年,曾昭燏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并在国文系得到胡适的亲自指导。 在校期间,她结识了好友夏鼐,两人都对古文颇有研究,成为知心好友。 1933年,曾昭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本可选择从事文学方面的事业,但她突然决定转投考古学,兄长强烈反对,但她还是执意坚持。1935年,曾昭燏来到英国伦敦大学,开始了考古学的学习。 1936年,曾昭燏获得伦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她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成为访问学者,与著名考古学家林达一同参与发掘遗址。这段时间的考古经历进一步激发了她对这一领域的热情。 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1937年,南京沦陷的噩耗传来,曾昭燏看到家乡蒙受战火蹂躏,内心十分震撼。 她毅然决定放弃在英国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国参加抗战。为支持中国军队,她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和金饰全部捐了出去。 回国后,曾昭燏任教于西南联大,与夏鼐一同主持考古发掘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曾昭燏激动得泪如雨下。 战后,她参与了多项重要考古发掘,如河南登封崔村东周诸侯墓和河南偃师东周小金口墓群,为中国古代金石文字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命运的恶意打击接踵而至。 上世纪50年代,曾国藩被定性为“汉奸”,曾昭燏一家也受到牵连。她和家人多次被揭露批判,身心遭受巨大打击,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 1964年的一天,已经精神失常的曾昭燏来到南京灵谷寺,在众人目送下纵身一跃,跳入井中自尽,结束了自己悲痛的一生。人们在她衣兜里发现的“与司机老李没关系”八个字,昭示着她选择自杀,并非司机李老所为。 曾昭燏离开人世,但她一生对考古事业的贡献将被历史铭记。在英国求学期间,她不惜放弃优渥的生活,毅然决定回国参战;战后,她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考古发掘,对金石文字研究做出重要贡献。也正因如此,当曾国藩被污名化时,她才会如此痛苦,身心俱损。 一生孤身走过,她将所有的热情都献给了祖国的博物馆与考古事业。当年跳下井的绝望女子,留给后人的不仅是悲情,还有对这个国家文化遗产弥足珍贵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