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突破80亿,因太火爆腹背受敌,外媒在外网阴阳怪气
最近,不少朋友都被《哪吒2》的票房成绩震撼到了吧?
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以势如破竹之势迅速打破了多个票房纪录,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引发了整个电影市场的一次地震。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哪吒2》像一颗重磅炸弹般爆发出来,这无疑既意料之外又合情合理。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辉煌成绩。
这部电影不仅稳稳坐上了国内电影史上票房冠军的宝座,票房一路飙升,最终突破了八十亿大关,甚至成功进入了全球电影票房的前50名,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的冠军。
这份成绩简直是开天辟地般的存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这样的成绩可以说短期内很难有谁能赶上来。
当然,如此耀眼的成绩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反应。
一些外国媒体对它既羡慕又嫉妒,认为国内的观众由于经济状况不佳,所以只能通过看电影来寻找娱乐。
知名影评博主My Time ToshineHello甚至讽刺地说,《哪吒之魔童降世》是“除了中国,根本没人关心的一部10亿美元电影。
”对这种赤裸裸的嘲讽,我们只能用吴京都曾说过的一句话来回击:“所以呢,那不还是钱吗?
”
实际上,《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奇迹无疑是对那些认为影视寒冬、大环境不好的论调的最有力的反击。
如今的观众早已不再盲目消费,他们变得更加精明,愿意为真正用心制作的作品买单。
《哪吒之魔童降世》创作团队花费了五年的时间,从剧情、画面到音乐都一丝不苟,不媚俗不迎合,用心尊重观众。
正因为如此,这部作品才能在春节档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
随着这部电影在票房上的节节攀升,人红是非多的现象也在所难免。
首先是那些国外的媒体和影视作品的竞争对手。
《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在国内掀起了观影狂潮,在国外某些地方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
尤其是在北美上线之后,甚至有准备和《美国队长4》一较高下。
那些外国电影频频在中国市场失利,如今看到这块蛋糕被国内电影抢走,自然心生妒忌,开始动用水军和黑通稿处处挑刺《哪吒之魔童降世》。
国内的影视公司也对《哪吒之魔童降世》感到不满。
今年的春节档中,不少大制作电影延用了“大导演+大流量+大营销”的手法,期望在上映前就制定明确的目标,想要在春节档“割韭菜”。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这些影片加起来的票房都不及《哪吒之魔童降世》一部的成绩。
典型的例子就是微博之夜。
某大眼仔投资的五部电影票房不佳,颜面无光,这让他们纷纷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创、剧情、立场等各个方面进行批评甚至攻击,认为《哪吒之魔童降世》吸干了电影市场的大盘,不给其他作品留生路。
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哪吒》,这个市场的大盘又会有多大?
同时,还有一些人借机煽风点火,他们将自家明星电影的票房惨败归咎于影院不给排片,把资源都让给了《哪吒之魔童降世》, 认为这是资本幕后操作的结果,导致他们的“明星”受了委屈。
实际上,电影院的领导看到这样的言论都快哭了。
经历了2024年的疫情打击,让多少影院濒临倒闭,现在好不容易迎来一个能创造高票房的“财神爷”,自然要好好伺候,他们可不是在做慈善。
如今,猫眼预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最终票房可能达到108.5亿元,这是华语电影首次接近百亿票房的高度。
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市场就此满载希望和欢乐。
这部电影仅是检验国内电影市场的一块试金石,让大家看到市场潜力的上限有多高,观众并未抛弃电影。
而所谓的影视寒冬,归根结底还是部分电影人自身的问题。
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特别是在这个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不仅仅是一场票房的胜利,更多的是展示了国内电影制作的实力,引发了观众对于高质量电影的关注与期待。
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而是无数用心创作的电影人长年累月努力和积累的结果。
同时,这也让其他电影人看到,观众对好电影的渴求和支持依旧存在。
只要有好的作品,观众的热情依旧在,电影市场也会重新焕发活力。
面对国内外的非议与挑战,《哪吒之魔童降世》凭借着票房成绩已经足以书写载入史册的一页。
我们期待未来国内电影市场继续推进创新与高质量制作,也希望更多的电影人能用心创作,回馈观众的热情与期待。
你们觉得《哪吒2》取得的票房成绩实至名归吗?
欢迎大家留下评论,和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娱乐圈的新鲜事和幕后故事,记得给文章点赞并关注花哥的后花园,花哥会带你打开新的娱乐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