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位书法家临《十七帖》,跟王羲之不相上下,还被台北故宫列为重宝!

书画群英 2023-01-19 16:03:39

学习书法最为重要的过程就是临摹,临摹一般来讲有下面几种层次,最低层次的人是临摹得“形神皆不似”,没有把握好用笔和字形的基本特点,属于“抄帖”的状态。

稍高一点层次的临摹者,往往是达到一种“形似而神不似”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学习者,不懂用笔的传统法则,也不懂字形的基本变化特点,照猫画虎而画不像,只在字形的相似度上下功夫,而不去探索字法背后的原理,这种临摹者往往在创作的时候生搬硬套,难以达到较高水平。

而最高明的临摹者,我们纵观历代的书法名家,他们临摹的作品都在追求“神似而形不似”的状态,比如说历代临摹《兰亭序》的名家,“双钩摹者”不算在内,所有的临习者,都与原帖有着较大的字形差距,比如著名的“定武本”、“褚临本”、“虞临本”、“黄绢本”等等,从字形上来看都与原作相去甚远。

但这些临本之所以著名的原因,就是其内在的用笔理路和结字的基本变化规律与原作是神似的,这便是高明的临摹,把握好书写者的用笔规律和字法变化技巧,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所以临帖最为重要的不是临摹字形而是要学习其最为基本的用笔和结字规律。

浙江有一位书法天才,曾经临摹过王羲之的《十七帖》,此临摹之作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在字形上与原作有着较大差距,但是当你真正走进这件作品的用笔肌理当中,你就会发现其与原作有着极大的“神似性”,甚至于许多人说此临作跟王羲之的原作不相上下。

这就是赵孟頫临摹的王羲之《十七帖》。赵孟頫是浙江湖州人,是书法界数百年来罕见的书法集大成者。他临摹的这件《十七帖》也是历代名家学习草书的重要范本。

在草书领域,《十七帖》被誉为“书中龙象”,历代在草书领域卓有成就的书写者无不是从此卷当中汲取营养而卓然成家的。

此帖可以说是“草书之祖”,基本的草书规矩和书写方式,都以此帖为最高依准,此《十七帖》乃是王羲之十四年间写给其好友周抚的信札,风格多变,都皆平和中正,被历代草书学习者奉为圭臬。

但《十七帖》的原作乃是拓本,其精微的用笔细节不易窥见清晰,而赵孟頫的临摹乃是墨迹本,在用笔体势上乃是存世最好的墨迹临摹,并且作为“二王”笔法体系的极大成者,其临本更显得尤为重要。

以王羲之《十七帖》原作配合赵孟頫的临作学习往往是事半功倍之效。此作如今被台北故宫列为重宝!

0 阅读:14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