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随后,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写下这篇著名的《兰亭集序》。其字体之飘逸峻切,更是为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所珍爱。
兰亭序
(晋代)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自然风景秀美,因为书圣王羲之在此留下的千古名作《兰亭集序》而闻名海内外。
兰亭,地处浙江绍兴城西南25华里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园林。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任郡守沈启重建,而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景色宜人。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园内“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御碑亭”、“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
鹅池亭为一个三角亭,四周池水清碧,白鹅戏水,诉说着王羲之爱鹅、养鸡鹅、书鹅的传说。内有一石碑,上刻“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一碑二字,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
兰亭碑亭一四角碑亭,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
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就是王羲之与友人吟咏作诗,完成《兰亭集序》的地方。
一部《兰亭集序》就能让一个小小的兰亭名扬天下,可见,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张能够跨越时空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