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姐姐留在家里",这句话一出,小S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一个简单的骨灰安置问题,能引发这么大的争议?说到底,这不过是一个家庭的私事。站在小S的角度看,她只是想留住最后一点姐妹情。48岁的大S走得太突然了,2月1日因流感并发肺炎在日本离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我理解小S的心情。死亡来得猝不及防,活着的人总想抓住点什么。把骨灰留在家里,似乎就能留住那个人。

邻居们不干了,说什么阳宅变阴宅。这话说得,我都替他们脸红。生死原本就是人生常态,何必这么忌讳?小S改口要给姐姐树葬。网上一片质疑声:"现在才说大S生前想树葬?怎么不早说?"说真的,我都听烦了。人在失去至亲的时候,脑子里哪能想那么多?第一反应想留住,后来想通了选择放手,这不是人之常情吗?讲个真实故事。我朋友的爸爸去世后,她妈妈整整一年都把骨灰坛放在床头。每天跟骨灰说话,睡觉都要摸着骨灰坛。亲戚们劝了很久,她才同意把骨灰安放在公墓。

人都说"生离死别",其实死别比生离难熬多了。生离还能通个电话,发个信息。死别呢?连一个能说话的对象都没有。小S选择树葬,我觉得挺好。把骨灰埋在树下,让逝者化作养分滋养新生命。这不比冰冷的墓碑来得温暖?有人说:"这样孩子们以后上哪找妈妈?"我倒觉得,一棵会成长的树,比一块死气沉沉的石头更像妈妈。风吹树动,叶随风舞,多像大S活着时那样自由不羁。想想大S这一生,从演艺圈闯出名堂,到嫁人生子,再到最后选择在日本定居。她活得洒脱,死后何必把她禁锢在四方天地里?

小S说姐妹俩经常聊生死话题。我信。死亡对她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早就不是禁忌。只是谁也没想到,大S会走得这么快。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往往在面对生死时才显现。有人执着,有人放手,有人纠结,有人豁达。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小S从想留住到选择放手,不是被舆论逼的,是放下了。这个过程,何尝不是一种成长?树葬这事,让我想起泰戈尔的诗:"死亡不是熄灭光明,而是熄灭灯火,因为黎明已经来临。"

活着的人终究要往前走。只是走的方式不同。小S选择了让姐姐回归自然,这何尝不是最好的告别?生命的旅程有长有短,重要的不是活多久,而是怎么活,怎么走。大S活得精彩,走得洒脱,树葬再适合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