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返乡为曾祖父扫墓,全程国产普通车,副部级待遇却低调的出奇

娱二乐 2025-04-04 21:56:48

清明祭祖:冯巩低调返乡背后的家国情怀

4月3日下午,河北河间诗经村的墓地前,一辆黑色商务车缓缓停在路边。车门打开,一位穿着黑色休闲外套、头戴斐乐棒球帽的老人下了车。

他脚步稳健,目光平静,径直走向墓碑前。同行的还有几位亲友,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稍远的地方,手里攥着一束白菊;旁边一位卷发妇人低头整理着祭祀用品。墓碑前的青草被风吹得轻轻摇晃,仿佛在低语。

这不是一场明星的作秀,而是冯巩每年清明节的固定行程。

低调祭祖:明星光环下的朴素身影

冯巩的穿着简单得让人几乎认不出这位副部级艺术家的身份。黑色外套搭配深色裤子,脚上一双普通的皮鞋,背着一个深色双肩包。

和他上次2021年公开祭祖时相比,这次没有现场直播,也没有随行的媒体跟拍,甚至连墓地的选择都避开了真正的安葬地黄龙湾,而是选择了诗经村的衣冠冢。

“老爷子每年都会回来,今年也不例外。”一位当地村民回忆,冯巩祭祖时没有带任何随从,全程和家人一起完成仪式。他站在墓碑前,双手合十,低声念叨着什么,眼神里透着庄重。旁边卷发妇人是他的姐姐,白发老者则是他的哥哥冯信。三人围站在墓碑前,气氛安静得只能听见风声。

墓碑后的青砖墙上刻着“冯国璋之墓”几个字,字迹有些斑驳,但依然清晰。冯巩的曾祖父冯国璋是晚清重臣,曾参与辛亥革命,推动共和进程。这位历史人物的墓地如今安静地坐落在河北乡野间,与普通百姓的墓地并无二致。

争议背后:明星祭祖为何被质疑作秀?

冯巩祭祖的低调并未完全避免争议。2021年他首次公开祭祖时,曾被部分网友质疑“作秀”。彼时他穿着同样的休闲装,站在墓碑前微笑与网友互动,画面被解读为“刻意营造亲民形象”。

但事实是,冯巩的祭祖行程从未因舆论而中断。他每年清明节都会从北京返回河北,无论工作多忙,都会提前安排时间。今年他甚至选择避开清明当天的高峰,提前一天返乡,只为安静地完成家族传统。

“老爷子不像是明星,更像是个普通人。”一位村民说,冯巩祭祖时没有车队,没有保镖,只带了家人和一辆商务车。他下车后主动和村民打招呼,语气平和,完全没有明星架子。

这种低调作风贯穿了冯巩的日常生活。他入驻短视频平台后,分享的内容多是徒弟们的搞笑段子和自己的日常趣事,从未提及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艺术成就。甚至有网友调侃:“冯巩老师现在更像是个段子手,而不是春晚明星。”

家国情怀:从家族记忆到文化传承

冯巩祭祖的坚持,背后是家族记忆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意义。

冯国璋作为晚清重臣,其墓地不仅是家族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冯巩在短视频中曾提到:“曾祖父的故事是我从小听大的,他推动共和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家。”这种家族记忆通过祭祖仪式代代相传,成为冯家的精神纽带。

而从社会层面看,明星祭祖的争议反映了公众对隐私与公众人物责任的矛盾期待。一方面,公众希望明星保持低调,不搞特殊化;另一方面,明星的每一个举动又会被放大解读。冯巩选择避开媒体,用最朴素的方式完成祭祖,既是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公众关注的回应。

乡村墓地里的时代缩影

诗经村的墓地并不起眼,周围是绿油油的麦田,偶尔有村民骑着电动车经过。冯巩祭祖时,几位村民停下脚步远远观望,但没有人上前打扰。

“大家都习惯了,冯老师每年都会来,和普通村民没什么两样。”一位村民说。

祭祖结束后,冯巩和家人简单收拾祭祀用品,步行回到车上。他没有和村民过多寒暄,只是微笑着点头致意。车窗摇下时,他回头望了一眼墓地,眼神里带着几分不舍。

车驶出村口时,夕阳正好洒在麦田上,金色的光芒覆盖了整个村庄。

0 阅读:26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36

用户11xxx36

4
2025-04-04 22:47

扯淡,在中国生产的车就是国产车,别在这里放屁了。

用户11xxx36

用户11xxx36

1
2025-04-04 22:48

丰田日产本田别克都是国产车。

娱二乐

娱二乐

寻找好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