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家族将企业股票全卖光,套现42亿,烂摊子丢给9万老百姓!

元芳解读 2024-12-06 18:04:12

前言

贵州,这片土地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这里有古老的苗寨,也有现代化的都市;有神秘的苗药,也有跌宕起伏的资本故事。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从辉煌走向衰败的故事,一个关于“苗药第一股”贵州百灵的兴衰史。

这家曾经备受瞩目的家族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最终戴上ST的帽子的?

从“苗药第一股”到资本运作的狂欢

东北汉子姜伟,和贵州苗药的故事,还挺奇妙。

六岁时,他随父母从寒冷的哈尔滨来到湿润的贵州安顺,这段跨越千里的迁徙,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也为他日后与苗药的邂逅埋下了伏笔。

南方潮湿的天气让姜伟总是生病,也让他从小就接触了不少苗药。这些草药,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

1978年高考恢复后,姜伟考进了贵阳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当了药剂师,在云马飞机制造厂的职工医院上班。

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专业的药学知识,也让他看到了医药行业的巨大商机。

张锦芬在云马飞机制造厂当副经理,这给儿子姜伟以后的发展帮了不少忙。

姜伟创业,家里帮了不少忙。

贵州百灵的家族式管理,后来给它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

姜伟并没有安于现状,他敏锐地察觉到,作为药剂师,他只是医药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真正的利润大头被药厂赚走了。

于是,他决定自己下海经商。

1988年,姜伟停薪留职,创办了自己的药材经营部。

从采购到销售,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更加坚定了创建自己品牌的决心。

凭借着多年的药剂师经验,姜伟开始从事制药工作。

维C银翘片让他发了第一笔财,这款早期产品在当时卖得特别好。

尝到甜头的姜伟,还想更进一步。

为了扩大生产,他租下了安顺制药厂的压片车间。

1996年,他和母亲张锦芬、弟弟姜勇一起,以845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家已经连续亏损六年的制药厂,正式开启了贵州百灵的传奇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贵州百灵上市前,姜伟家族拥有公司100%的股份,这种家族式持股结构,在当时引发了不少争议。

一种说法是家族想继续牢牢掌控公司,另一种说法是这是为以后上市做准备。

事实证明,后者的猜测更接近真相。

姜伟家族的“苗药情结”,并非简单的对传统医药的热爱,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商业模式,一种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巨大利益的工具。

2010年,贵州百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上市的苗药企业。

凭借着独特的“苗药概念”,贵州百灵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原计划募资3。5亿元,最终实际募资14.8亿元,超募超过10亿元。

贵州百灵有了这笔巨款,扩张计划更有底气了。

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让姜伟家族看到了更大的机会,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财富增值的决心。

上市,成为了贵州百灵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贵州百灵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发展壮大。

公司不仅加大了对苗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将苗药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一时间,“苗药第一股”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贵州百灵也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但是,事情没那么简单,暗藏风险。

除了苗药和公司,姜伟家族还涉足其他产业。

资本游戏的陷阱

上市后的贵州百灵,并没有像外界预期的那样,专注于苗药的研发和创新。

相反,姜伟开始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与主营业务无关的领域,从房地产、酒店到赛车、围棋,甚至还有传闻称他投资了飞机制造。

这些多元化投资,不仅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和精力,也让公司的财务状况变得更加复杂。

姜伟的投资逻辑令人费解,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投资,究竟是出于战略布局的考虑,还是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

答案或许只有姜伟自己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分散的投资,最终拖累了贵州百灵的发展,也让公司逐渐偏离了“苗药第一股”的初衷。

以房地产为例,姜伟在贵州多地投资了房地产项目,这些项目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但却并没有给公司带来相应的回报。

酒店行业也是如此,姜伟投资的酒店,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经营效益,反而成为了公司的负担。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姜伟还投资了赛车和围棋等与医药行业毫不相关的领域,这些投资与其说是战略布局,不如说是玩票性质的尝试。

公司尝试多元化投资,结果不仅没带来新利润,还分散了资源,反而拖累了主营业务。

在贵州百灵高速扩张的同时,姜伟家族也开始了疯狂的套现之旅。

2013年,限售期刚过,姜伟的母亲张锦芬就迫不及待地套现了3.7亿元。

2015年,贵州百灵股价达到顶峰,她再次套现4.5亿元,减持价格高达90元/股。

接下来的几年里,姜伟兄弟也加入了套现的行列,家族成员累计套现金额高达33亿元。

大量抛售股票,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本应是股东共同拥有的平台,但姜伟家族却将其视为个人提款机,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高位不断减持套现,最终将几乎所有股份清空,留给投资者的只是一地鸡毛。

这种大肆套现的行为,既坑了投资者,也毁了公司的名声。

随着姜伟家族的不断减持,投资者对贵州百灵的信心也逐渐丧失,公司股价开始下跌,最终走向了ST的深渊。

姜伟家族的套现行为,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2020年以后,由于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姜伟兄弟的股权质押相继爆仓,他们不得不将剩余的股份陆续转让,甚至被法院强制拍卖。

贵州百灵的衰落,并非仅仅是因为姜伟家族的疯狂套现,更在于公司长期以来对研发的忽视。

贵州百灵快速发展时,更注重营销,研发投入相对较少。

2019年,贵州百灵的营销费用高达9.7亿元,而同期的研发投入仅为2479万元,甚至不及前两年的研发投入。

只顾营销,不重视研发,虽然能短期内赚钱,但长久下去,公司就没竞争力了。

对比其他医药企业,贵州百灵的研发投入占比明显偏低。

这导致公司产品线单一,缺乏创新,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曾经风靡一时的维C银翘片,也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

2013年,姜伟花费巨资收购苗药配方,更像是一场宣传噱头,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实质性的效益。

这家公司挂着苗药的招牌,却没在研发上真下功夫,产品竞争力不足,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回归商业本质,才能行稳至远

贵州百灵的兴衰史,充分暴露了家族企业过度依赖资本运作的弊端。

姜伟家族将上市公司视为个人提款机,疯狂套现,最终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走向衰败。

这种做法目光短浅,害了投资者,也毁了公司。

贵州百灵的案例,也给其他家族企业敲响了警钟:过度依赖资本运作,忽略企业核心价值,最终只会走向毁灭。

资本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发展,但也可能成为企业衰败的加速器。

贵州百灵的案例表明,企业不能将资本运作作为发展的唯一途径,更不能将其视为敛财的工具。

企业要回归商业本质,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规范管理,公开运作。

家族企业如何管理一直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

贵州百灵的案例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姜伟家族对公司的绝对控制,导致公司决策缺乏透明度,信息披露不及时,最终酿成大祸。

家族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得改进管理,让更多外人参与决策,规范公司运作,财务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想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避免家族成员滥用职权,必须先建立好内部控制机制。

家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往往存在着家族成员控制权过大的问题。

这种“一言堂”式的管理模式,虽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也容易滋生腐败和暗箱操作。

贵州百灵的案例表明,缺乏制衡机制的家族企业,很容易走向衰败。

家族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加强管理,让外部的独立董事参与进来,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贵州百灵没落,跟它自身竞争力不足有很大关系。

公司过度依赖“苗药”概念,却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不足,最终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结语

在资本市场里,家族企业得擦亮眼睛,别被花里胡哨的玩法给骗了,要看清长远利益,贵州百灵这波操作受伤害最大的还是九万名老百姓。

这提醒我们,只有坚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专注于核心业务,持续创新发展,才能在资本市场的大潮中行稳致远。

姜伟家族的苗药生意,最后成了资本的战场,它提醒所有家族企业:别忘了最初的梦想,踏踏实实做生意,才能长久发展。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于2024年11月11日发布的 关于《贵州百灵被立案调查 此前多次受处罚》的报道

信息来源:华夏时报于2020年06月07日发布的 关于《内忧外患的贵州百灵:实控人疯狂套现,热点业务剑走偏锋,外资药企争夺市场份额》的报道

信息来源:金融界于2024年07月31日发布的 关于《信息披露违规、踩ST红线,被股民索赔的贵州百灵进入多事之秋》的报道

0 阅读:1
元芳解读

元芳解读

南宫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