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和写面,你是吃起香还是看到馋,比如这家面馆

四面聚到 2025-01-03 02:12:19

和呼啸而过,成群结浪的美食狩猎不同,长期以来,习惯一个人行走,习惯独自品味那些既上不到台面又不甘落寞的苍蝇馆子里的平常之味。吃高兴了就写上两笔。

这几年,成都新开的面馆如雨后春笋,但都好景不长,就像得了瘟疫的猪,一槽一槽地倒。只有那些味道,服务,环境,细节……做得优秀的面馆才勉强扛了过来,且迸发出强大的活力,特别是那些老面馆老摊摊儿。许多还成了网红打卡的热点。今天说的这家面馆叫“老号鱿鱼面”,开的年生已久,弄的味道依旧。汤鲜味醇,食客络绎。

老号鱿鱼面馆

要说他家的“鱿鱼面”好哪样?个人觉得离成都大石西路那家鱿鱼面还差了一点,这一点就像人的穴道,弄通了一切都迎刃而解,弄不好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本想拾人牙慧却是东施效颦。粗粝的鱿鱼梗搭配靓丽的鱿鱼汤,面是柔和细致,肉却东戳西掇。嚼得十分割裂。其实,那家也有这个问题。大妈们当到客人切木耳,那些奇大无比的人工木耳把鲜美的味觉化解得七零八落。细节啊细节。好在老板把控品质的能力出众,味道调整得十分到位。这里说明一下,味道,味觉和口感是不同的区位体验。他家面条的口感少了点舒适适口的感觉。发明这款面的人占了起手,把鱿鱼面的标准设计成了这个样子,我的感觉也许就成了喳哇之谈。

鱿鱼面

写面和吃面不同,吃的是面,写的是感。许多人吃了一辈子的面,说不出个所以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从来就没有把吃面的感觉捋顺,吃饱喝足了,其他都不重要。写面的人,特别是那些把吃面的感觉当“科研”的人,硬是要在一碗普普通通的面里头捞出一点文化,喝出一口传统就显得十分可笑。比如像我这种人就是这个调性。

价目表

现在的人吃面,首先吃的是听觉,传说中的一碗好面比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感觉更重要;其次,吃的是视觉,吃面的环境适于打卡显摆那比面条的味道要重要;最后,吃的是记忆,但凡属于物质匮乏时期的味道,但凡在他饿得偏偏倒倒的时候触碰到的味道……引申出来的儿时记忆或妈妈的味道就都成了好味道。这样说的话,还是那句话“物无定味,适口为珍”。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