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混养螺类方案,池底清洁度达A级,洞庭湖围网养殖,寄生虫病零发生

小婷养殖 2025-02-18 01:11:06

鲤鱼混养螺类方案,池底清洁度达A级,洞庭湖围网养殖,寄生虫病零发生

在广阔的水域世界里,鲤鱼可是一种很常见的养殖动物。鲤鱼适应能力还不错,在很多地方都能生存繁衍。它的价值可是不少,肉质鲜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能为养殖户带来经济收益。说到养殖,可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

就说在传统养殖方式里,鲤鱼养殖常常有个头疼的问题,就是池底的清洁度不太好。这池底要是脏了,淤泥多了,各种病菌、有害微生物就容易滋生。鲤鱼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就像人住在脏兮兮的房子里一样,容易生病,影响生长速度和品质。而且,要是生了病,治疗起来又麻烦又费钱,养殖户就麻烦喽。

另外,寄生虫病也是个大麻烦。就像南方一些湿热的地方,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环境特别适合寄生虫生长繁殖。有个养殖户在网上分享过,他在南方养鲤鱼,刚开始没注意,结果鲤鱼身上长了好多寄生虫。鱼吃不好、长得慢不说,还容易出现死亡的情况。这寄生虫病一旦爆发,那真是让人头疼得很。

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引出咱们的鲤鱼混养螺类的方案啦。螺类可是有大作用呢。有些螺,比如说苹果螺,它长得特别快,在池塘里大量繁殖。它可是吃藻类的高手,藻类在池塘里要是疯长,会让水质变差,有了苹果螺,就能把这些藻类吃掉,让水质保持清爽。还有椎实螺,它也能起到一定的净化水质作用。这两种螺和其他一些品种的对比也有意思。像有的螺适应弱碱性水质,有的则更适应酸性水质,我们得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螺种。

在洞庭湖围网养殖的情况又有点不一样。洞庭湖这边水域面积大,水流也比较复杂。那怎么在这边进行混养呢?有养殖户分享的经验是,先得做好围网的设置。围网的尺寸、网眼的大小都得合适,防止鲤鱼和螺类跑出去,也得防止外面一些天敌跑进来。

比如说,在湖南有个养殖场,他们就采用了鲤鱼混养螺类的方案。这个养殖场面积不小,在2000平方米左右。刚开始养殖的时候,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到了夏天,水温一升高,这鲤鱼的发病率就增加了。后来他们想到混养螺类这个办法。先是在池塘里投放了适量的苹果螺和椎实螺,数量大概是按照每平方米10到15只的比例投放的。这投放的时间很有讲究,一般选在一个晴天的上午,水温大概在20到25摄氏度的时候,这个时候水温比较适宜,螺的成活率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差不多过了一个多月吧,就发现池底的淤泥少了很多,因为螺不断地翻动底泥,让淤泥里的有害物质分解了,也让底泥的结构变疏松了,透气性变好,这就像给鲤鱼换了个干净舒服的家。而且,鲤鱼身上因为藻类少了,也不容易被寄生虫盯上了。

北方的养殖环境和南方又不同。北方的冬天寒冷漫长,有个北方的养殖户说,他在冬季养殖里,会调整混养方案。在冬季来临前,他会把一部分螺收集起来,放到一个专门的地方,因为冬天气温低,螺的活性会大大降低。而鲤鱼则会减少喂食量,让它们进入半冬眠状态。到了春天,水温回升,再把螺放回池塘,和鲤鱼一起生活。这样既能保护螺类,又能保证鲤鱼过冬,到了春季鲤鱼和螺就能健康生长。

再比如说在江苏的一些散养鲤鱼的地方,养殖户们也会根据当地的情况来混养螺类。这里的水质比较清瘦,他们就会多投入一些喜欢摄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的螺类。当地有养殖户在网络上分享,以前池塘里的细菌、寄生虫特别多,每年都要花不少钱买药来预防和治疗鱼病。自从采用了鲤鱼混养螺类的方案,而且一直保持着池底清洁度在A级左右,这几年再也没有发生过寄生虫病。

如果是在养殖场集中养殖鲤鱼的话,管理起来就更复杂一些。像山东的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养殖场,他们有专门的团队来负责监测水质和莲鱼的生长情况。他们在采用鲤鱼混养螺类的方案后,还结合了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比如通过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水温、溶氧量等参数,根据这些数据来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螺类的投放密度。而且,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和进水系统的设置也很关键,排水系统可以及时排出池塘里的污水和废物,进水系统能保证引入新鲜的水源。在混养螺类之后,排出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流到旁边的其他养殖区域,经过螺类和植物的初步净化,再进行重复利用,这样大大节省了养殖成本。

在时间的长河中,经过一年的观察和实践,更多地方发现鲤鱼混养螺类的好处。到了收获的时候,这鲤鱼的品质非常好,在市场上很畅销,因为吃得健康,所以肉质紧实鲜嫩。而且,混养方案让养殖过程中的人力投入也减少了。以前要经常人工清理池底淤泥,现在有了螺类的帮忙,只需要定期清理一下即可。

但是呢,养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养殖户提到,螺类的繁殖速度快,有时候就过度繁殖,导致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养殖户要掌握好投放螺类的数量,做好定期监测,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那到底未来在鲤鱼混养螺类养殖这个领域,还能有哪些新的创新和改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

0 阅读:0
小婷养殖

小婷养殖

分享养殖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