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金光穿孔”火了!西安草根摄影师用镜头为西安上分

陕西杂谈 2025-04-18 10:27:41

本网讯( 董旭叶)金光穿孔,一眼千年。

日前,一位西安摄影师拍摄的大雁塔“金光穿孔”作品在全球社交“刷屏”了,晨曦的金光如箭般穿透塔身的拱门,仿佛为这座千年古塔披上“金甲”。

这段视频不仅被众多媒体转发,还被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点赞和转发至海外社交平台引起海内外网友广泛关注,这段视频的背后有何故事?它为何能成为“现象级”爆款?近日,华商网记者采访了拍摄者权伟。

镜头背后的多重身份

权伟,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体育教师,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华商国际传播中心繁星计划项目合伙人。用十多年的坚持与热爱,将西安的街景、人文、历史一一定格。最近,他拍摄的一段“金光穿孔的大雁塔”视频火爆全网,甚至引起了外交部发言人的关注,让西安的美走向了世界。

见到权伟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半,他刚结束上午的体育课,一身宽松的运动装,肩上背着的包里却露出一截相机背带。“随身带相机?习惯了,看到好光影随时想拍。”他笑着解释。

权伟的生活似乎总是与“动”有关。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他每天在操场上指导学生奔跑、跳跃,用身体语言诠释着运动的魅力。然而,当课余闲暇之时,他却选择了一种“静”的方式来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摄影。

1983年出生的权伟与摄影结缘于十多年前。“起初,我只是用手机随意拍摄一些生活片段,渐渐地,这份爱好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始学习摄影技术,研究构图、光线、色彩等等,只为呈现出最完美的画面。”权伟说。十多年间,他拍摄了多张记录西安影像,成为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中少有的“非科班”会员。

“体育训练讲究观察力和瞬间捕捉,这和摄影是相通的。”权伟将职业特长融入创作。“一直就很喜欢拍照,在这个圈子里也有很多的朋友,我喜欢拍摄人文纪实的照片和西安的风景,喜欢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走一走,拍一拍。作为草根摄影师,我也想通过自己的镜头,记录西安的美好,宣传西安。”权伟说。

对于他来说,摄影不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他用镜头捕捉西安的四季变化,从春天的樱花烂漫到冬天的雪景皑皑,从老街的斑驳墙垣到现代建筑的流光溢彩,每一帧画面都饱含着他在这座城市中生活的温度。

5分钟拍出“现象级作品”

3月24日,权伟像往常一样送儿子上学,行至雁塔西路,当天恰值春分,多年拍摄经验让他意识到,春分日的朝阳位置可能与大雁塔形成特殊角度。

回忆起拍摄“金光穿孔”的那一刻,权伟至今仍显得有些激动。“当时根本没带专业设备,只有一部vivo手机。”权伟回忆,他快速寻找机位,却在第三个拍摄点被栏杆阻挡。眼看太阳即将越过塔尖,他踮脚举起手机,在早高峰的车流声中连续按下快门。1分钟后,金光穿透塔身的瞬间被定格;3分钟后,他切换视频模式记录下全过程;5分钟后,阳光偏移,魔法般的景象消失。

“我知道太阳会从大雁塔后面升起来,但没想到会有金光穿孔的效果。”权伟说。他原本只是想拍摄太阳顶在塔尖上的星芒效果,但却意外地捕捉到了太阳从大雁塔门洞中穿过的罕见景象。

“我赶紧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又录了一段视频。”权伟描述道。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他全神贯注地记录着这稍纵即逝的美景。

尽管由于时间关系和交通安全方面的考虑,权伟拍摄时稍显仓促,因此他对所拍摄照片的构图并不十分满意,但“金光穿孔”的绝美瞬间打动了网友的心,也最终成为了让他扬名立万的“爆款”。

被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点赞转发

拍下“金光穿孔”视频,权伟推送至自己个人微博,获得不少媒体转发,网友惊叹“原来大雁塔会发光”,本地市民调侃“住了三十年第一次知道这个奇观”。

更让权伟没想到的是,这段视频竟然引起了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关注。权伟回忆,“金光穿孔”视频经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推送至海外平台,毛宁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用英文给予了大雁塔很高评价,“西安的大雁塔屹立不倒,当太阳的金色光辉穿透时,尽显岁月的永恒之美。”同时,“金光穿孔”视频也获得了全世界网友的关注。

“我没想到我的作品能被外交部发言人点赞,更没想到能让全世界看到西安的大雁塔。”权伟激动地说。对于他来说,这不仅是对个人摄影技术的肯定,更是对西安城市形象的一次成功推广。

随着视频的传播,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关注西安,了解西安。权伟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西安的自然风光,更传递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他用自己的镜头,为西安的国际传播贡献了一份力量。

“金光穿孔”的爆火,是天时地利的极致美学。晨曦角度与塔身结构的精准契合,是自然与人文的千年对话。当晨光以特定角度穿透大雁塔的砖拱门洞,千年古塔的建筑肌理与自然光影达成完美共振,这场持续千年的“光影对话”在此刻迸发出震撼人心的美学力量,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转发,赋予了视频“国家叙事”的维度。

草根摄影师的国际传播试验

爆红之后,权伟的生活并未改变。他依然每天清晨巡视校园操场,课间与同事讨论体育教案。唯一不同的是,他多了一个新身份——华商国际传播中心繁星计划项目合伙人。

4月18日,权伟将和多名摄影师一起参加华商国际传播中心“繁星计划”项目宣介会暨“诗画长安·文化好charming”城市主题探访活动。目前,华商国际传播中心繁星计划项目已经聚集了30多位像权伟这样的创作者。“我们提供专业培训和国际传播渠道,让‘民间镜头’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新力量。”华商国际传播中心副总经理郭晓雄介绍,项目启动时间3个多月,已向海外推送超600多条影像,其中《机场航站楼里的唐代宫殿》《中国最美地铁——现代之光》、《蛇形走位的火车》等作品,都被外交部发言人在海外平台点赞和转发。

“加入华商国际传播中心繁星计划后,我感觉找到了归属感,创作有了更清晰的国际传播路径。”权伟说。以前总觉得个人力量微小,现在发现,当我们这些草根摄影师形成合力,就能构建多维度的城市叙事。

对于突如其来的关注,权伟显得清醒:“火的不是我,是西安这座城市。”当外交官与普通市民用同一视角凝视大雁塔,群众看到的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轻盈转身。

对于未来,权伟充满了期待。他计划继续用镜头记录西安的四季变化,捕捉那些打动人心的瞬间。权伟的故事,是西安这座城市中无数摄影爱好者的缩影。他们用镜头记录着城市的变迁,用画面传递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对于权伟来说,摄影不仅是一项爱好,更是一种责任。

当晨曦穿透千年塔洞的刹那,权伟用草根的视角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这座矗立了1300余年的大雁塔,曾因玄奘取经的传奇被镌刻进史册,而今天,一位普通市民的偶然凝视,让静默的砖石重焕生机。这不仅是科技与人文的浪漫共振,更是中华文明在新媒介时代涅槃重生的隐喻。

来源:华商网

0 阅读:0
陕西杂谈

陕西杂谈

说说陕西文化、历史、娱乐圈的事 谝文化栏目的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