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下葬后,地宫会反锁,最后一个工匠该怎么出来?

熊猫君科普局啊 2024-12-03 16:33:17

墓葬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中的重要一环,它已经存在了五千多年。

从夏商时期的活人陪葬,到新中国的火葬习俗,墓葬文化伴随着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旅程。

在古代,皇帝常常生前就选定墓地,建造豪华的陵墓,并随葬大量珍贵物品。

为了确保陵墓的秘密不被泄露,一些皇帝甚至采取极端手段,即在陵墓建成后,将参与建造的工匠关在里面。

以秦始皇为例,他很早就开始了皇陵修建工程,动用了72万民众,这一工程一直持续到秦始皇去世都未能完全竣工。

陵墓完工后,为了防止陵墓结构被泄露和被盗,胡亥下令将当时的工匠全部坑杀在陵墓内,这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一起事件。

当然72万工匠不可能全部被杀,还是有一部分人逃脱了厄运。在很多小说里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情节,皇帝陵墓建好后,为了防止工匠泄露秘密会让他们陪葬。

其实这种让工匠陪葬的做法在秦汉之后就不怎么常见了,毕竟越往后人口越重要,很多皇帝为了自己的名声不太愿意对工匠动手。

那么之前那些被埋的工匠们,又是怎么从封闭的地宫里走出来的呢?其实方法并不复杂。

古代的工匠们发明了两样神奇的工具,分别是自来石和拐打钥匙。自来石也被叫做顶门石,外表看起来只是一根大约1.6米长的普通石条。

孙殿英在盗挖乾隆皇帝的陵墓时,就碰到了这种自来石。因为不知道这个机关,所以不管他的手下怎么用力,都打不开地宫的第一道石门。

自来石之所以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是因为它和墓门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而且自来石的底部通常还设计有凹槽,这样它就不会滑到一边去,能形成一个非常稳固的角度。

修建陵墓的工匠们早就考虑到如何出去的问题,他们在两扇墓门中间凿出一个石槽,这个石槽的宽度和自来石一样。

墓门关闭之前他们把自来石放在指定的位置,这样当墓门关闭的时候,自来石就会随着墓门的关闭慢慢下降,最后落到石槽里。

这样一来工匠们就不需要进到门里面去操作,站在门外就能完成这一切。在古代帝王陵墓里不仅会安葬皇帝,还可能会有其他陪葬人员,所以陵墓就可能需要再次打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匠们发明了一种叫做拐打钥匙的工具。这个钥匙样子很简单,一头是长柄,另一头是个半圆形的铁棍。

要用的时候,就从墓门的缝里把拐打钥匙伸进去,半圆的部分套住一个叫自来石的机关,然后慢慢往下压。

这样,自来石就会慢慢升起来,同时推着墓门打开。虽然听起来很神奇,但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了杠杆原理。

不管人在地宫里还是外面,只要有这把拐打钥匙,就可以用很小的力气,像四两拨千斤那样,打开沉重的大门,实现地宫的二次开启或关闭。

0 阅读: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