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典型案例⑩
在川西,有一片被群山紧紧拥抱的土地——宝兴县。这里重峦叠嶂,云雾缭绕。蜿蜒的山路如同古老的脉络,连接着山谷间的村落,也给这里的居民带来了无尽的挑战。然而,不论四季更迭,还是风吹日晒,总有一辆辆特别的“救护车”穿梭在这里,进村入户为村民们提供看病、检查、开药的一站式医疗服务。它不仅是一座移动的诊所,让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更是连接健康与希望的桥梁。
山高水远
就医之路有点难
宝兴县,地处川西高原,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接壤,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许多村落依山而建,散落在崇山峻岭之中,通往外界的道路往往只有一条狭窄的山间小道。雨季时,山洪暴发,道路泥泞不堪,公共交通工具覆盖有限,村民们一旦生病,就需要翻山越岭,步行数小时甚至半天才能到达最近的乡镇卫生院。村民往往在疼痛难忍时,才会前往医院,导致小病拖大,大病拖恶,错过最佳诊疗时机。
以青江村为例,该村地处宝康路旁、陇东镇侧的高山坡上,因无乡村客运直达,搭乘摩的几乎是村民们外出看病的唯一选择。即便只到陇东镇中心卫生院,单边车费就需20~30元,还要耽误大半天时间。仅在陇东镇,像青江村这样位置较偏远、村民聚居点较分散的村落就有8个,而全县总体数量更是达40余个。
创新服务
医疗车穿梭山间
近年来,宝兴公共卫生体系逐渐完善,乡村卫生室遍布各村,也给村民带来就医便利,虽然政府持续加大投入,但优质医疗资源与民众期待的成效之间,似乎仍横亘着“现实空间距离大”这一道待解的难题。这道难题,不仅牵动着每一位村民的心,也深深烙印在像陇东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姜明东这样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心中。
2017年11月的午后,姜明东正带队巡诊,偶遇一辆水果流动车,在乡间小道上灵活穿梭,为村民送去新鲜水果与便利。这一幕,如同灵光一闪,照亮了他的心田:“为何医疗不能也这样流动起来呢?”
说干就干,几个月后,该县陇东镇、蜂桶寨乡成为首批试点区域,“车载流动医院”所用车辆均从两个乡镇中心卫生院救护车中调用。就这样,几辆经过改装的救护车,摇身一变成为“车载流动医院”,它们装备了B超机、心电图仪等先进设备,仿佛是一座座移动的“小医院”。
试点结束后,县卫生局立足试点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复盘分析,将车内设备全面升级,药品种类也从30余种大幅扩充至60余种,能够满足更多的医疗需求。如今,宝兴县流动医疗服务已持续6年,深入全县乡村每个角落,为居民编织起一张便捷、高效的健康守护网,让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翻山越岭
只为守护健康
“车载流动医院”将诊疗服务与公卫服务相结合,根据各村地理位置、人口因素等不同情况,灵活采取集中定点和流动医疗服务。一辆救护车一张饭桌,几台笔记本,长凳数条,所构成的露天简易诊疗室便是它最温馨的化身。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车载流动医院”还提供上门服务。医生们背着医疗箱徒步走进大山深处的农户家中为他们进行诊疗服务。在一次雨季之夜,山路泥泞,医疗团队毅然驱车接滑坡伤者。救护车司机回忆道,“路太烂了,不是老司机,根本走不了。”路况恶劣,救护车只能靠同行的医生下车清理障碍后才能继续前行。平时短短1小时的路程,却在那天从晚上九点开到了凌晨4点,才抵达卫生院。
“翻山越岭只为一次服务,全力以赴只为一次改变。”这句话,正是对宝兴县“车载流动医院”最生动的写照。岳玉伦,五龙乡团结村7组的一名五保户,与93岁的母亲相依为命。两人都是高血压患者,岳玉伦还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动极为不便。以前,每次到医院看病都要艰难地步行两个多小时。但自从“车载流动医院”出现后,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现在看病方便多了!”岳玉伦老人高兴地说。自从“车载流动医院”开进他们村后,他就再也不用为看病发愁了。“医生们每个月都会来村里给我们看病开药,还教我们怎么预防疾病。现在我的血压控制得很好,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
展望未来
流动医疗谱新篇
自2018年起,雅安市在宝兴县率先试点的“车载流动医院”服务模式,现已全面推广至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338.93万元,配置“流动医疗服务车”69辆,实现了中高山地区100%的服务覆盖。这一模式有效降低了群众就医成本,提升了医疗资源“供求”效率,累计开展基本医疗及诊疗服务数十万人次,公共卫生服务惠及更多民众。
发展过程中,该模式经历了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广”、从“各自为阵”到“医防融合”、从“单一服务”到“多样输出”的转变。各县区依托“流动医疗服务车”,提供多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同时,针对川藏铁路建设等现实需求,“流动医疗服务车”因地制宜为参建人员提供了健康保障,在支撑当地重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雅安市将继续深化“车载流动医院”服务模式,规范项目实施,并加大宣传力度,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通过这一系列措施,雅安市将不断拓宽流动医疗服务内涵,为山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利、高效的医疗服务。
来源:大众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