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联发布成绩单:18个月,16个项目,撬动240亿投资

融资中国 2025-04-08 16:41:43

杭州有六小龙、北京更是有一群龙。

群龙背后的底气,源自北京多年在人才、资金、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深耕和培育。

了解到一个细节,在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任务中,北京率先提出了“引导社保、保险资金等开展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长期投资”,也是在此背景下,社保基金与北京市携手合作,成立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

2023年5月30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活动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称社保基金会)宣布设立“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

专项基金全部由社保基金出资,首期规模50亿元,由担任管理人,按照市场化方式投资运营。社保基金会和北京市政府将成立战略委员会,对基金投资方向予以指导,并对投资绩效进行评估。基金期限超过10年,具有长期资金特征,将主要投向中关村早期和成长期科创企业,重点支持科创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时至如今,18个月时间,君联交出了阶段性成绩单:

整体投资进度达到60%,其中超过70%的资金投向北京。累计联动投资总额超过240亿资金,放大效应超过8倍。

君联交出成绩单:

18个月,撬动240亿投资

“这只基金让北京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探索方面走到了前面,充分体现了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成绩。”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直言。

2023年—2024年,北京市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八支市级政府投资基金,采取Co-的管理模式,遴选国内市场化专业化投资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依托“资本+政策”的配套措施,助力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过去多年,中关村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高端服务等领域孕育了一大批世界级领先企业。可以说中关村已经成为新经济的先进代表,也是创新与资本双引擎的先行者。

而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的设立,更是被赋予了支持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的任务。

从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设立至今,18个月时间,君联提交了一份高分成绩单。

李家庆介绍,目前,该基金整体投资进度达到60%,其中超过70%的资金投向北京。除此之外,近40%的投资企业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7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约45%,独角兽企业占比约40%,56%的资金投向了高校及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项目。

融中了解到,目前,该基金已经累计投资了16个项目,包括智谱、银河航天、蓝箭航空、昆仑芯等明星项目,而在方向上,更是契合了健康、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商业航天、半导体及仪器与精密零部件等卡脖子赛道。

最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联动投资,该基金的放大效应已经显露。“通过协同投资,累计联动投资总额超过240亿资金,放大效应超过8倍。”

打造“耐心资本北京模式”

在北京市政府引导与带动下,一批有耐心、重创新的资本沉下心来,积极布局科技创新赛道,这种“政府顶层设计+市场化专业化运营管理+链主企业及产业集群带动”的创新探索,结合北京首都的独特优势,正逐步形成“耐心资本北京模式”。

谈及这只基金的投资和运营,李家庆也感慨万分,对于承载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责任,李家庆和君联团队的压力不小,为了尽量提交更好的成绩单,基金设立两年来,君联团队也在探索,到底如何践行“耐心资本北京模式”?

经过实践探索,君联用投资给出了对“耐心资本北京模式”的解读。

第一、聚焦前沿,原创和自主创新:

前沿原创和自主创新,着力于挖掘第一和唯一,重点解决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北京作为国家四大中心,拥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和开放融合的创新文化,既能够辐射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拥有优秀的科研、产业、人才资源和国际化的影响力。

“这些都为我们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截至目前,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投出的一批代表性项目,在众多关键领域突破了中国长期存在的‘卡脖子’技术瓶颈,实现从跟随到引领。不仅创造了多项唯一的技术创新成果,还实现了多个第一的历史性突破。”

第二、坚持协同联动,构建一体化的创新生态:

“我们看来,创新生态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政府、企业、专业机构的协同联动;多层资本的协同;产学研用的协同。”

为了缔造创新的生态,过去几年,君联通过落实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创新主导,专业机构运行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与政府、企业形成合力,保障了基金的高效运营。

此外,坚持社保基金、、社会资本协同合作,专项基金设立以来,与君联盲池基金,北京市的千亿级别的8支市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密切协同,此外还与多支市级和区级子基金进行合作投资。“这既体现了重点领域的全覆盖,又能够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放大了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资的具体实践中,君联投资的大部分企业的创始团队很多毕业于清华大学等高校,还有部分项目本身就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投资过程当中不断深入开展合作。

第三、引领和辐射:

投资一个点,不如带动一个面。李家庆一直在思考,希望通过投资创新的一个主体,带动上下游一大批配套企业的发展。

两年的投资中,君联投资了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为他们带去资金和深入服务,帮助这些龙头企业通过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或者生产基地,不仅仅促进了自身业务的拓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银河航天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银河航天的大本营设立在北京,并在西安、成都多地构建国际领先的研发能力。此外,银河航天还在南通建立新一代的卫星制造工厂。并与泰国等主要电信运营商合作,探索商业航天的出海,助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的创新实践。

像这样将能量辐射到全国、全球的企业,在君联的投资中并非个案。

君联投资的智谱也同样通过辐射带动全国、链接全球。通过依托自主大模型的研发能力,智谱先后与天津、上海浦东新区、杭州、珠海等地开展合作,助力当地打造人工智能的产业新高地。

“耐心资本北京模式不只是一个资金供给上的变化,更反映出整个创业的结构性的跃迁,从风险资本到价值创造,正在被赋予一个新的内涵。”李家庆表示。

君联解读“新VC”

近几年,募投管退四端的变化,对一级市场的VC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君联也在不断升级迭代。不挣“热钱”“快钱”,沉下心来做硬科技和科学家的“长跑”伙伴,投资“早、新、硬、大、难、长”。

李家庆直言,君联从自身实践出发,总结了新VC能力要求的几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新VC需要深度理解和融入国家战略,与国家、地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能够有效地链接政府、企业、产业的生态。同时自身还是要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定位,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维度,新VC需要锁定技术的深水区,聚焦前沿、原创自主创新,搭建促进成果转化的系统平台,并坚持其持续运营。

第三个维度,新VC需要深入产业,链接行业生态,实现政府、企业、资本的多层次协同合作,撬动和放大资源。

最后,新VC还需要投资和赋能促进科创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耐心资本的核心在于投资项目的性质,那些具有底层创新、前瞻性且发展周期长的项目,从科技成果转化到产业化,往往需要8—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类项目才是真正需要耐心资本的支持。”李家庆表示,“只有当资本、技术与产业形成良性循环,中国硬科技才能真正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0 阅读:2
融资中国

融资中国

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