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篮输给新疆男篮,这事儿其实挺让人唏嘘的。毕竟,谁不想看到自家球队赢球呢?赛后,上海男篮的主教练卢伟说了几句话,听起来那叫一个实在。他说啊,球队现在困难重重,伤病、停赛,新外援又刚来,磨合还不够。这话说得,感觉就像隔壁老王跟你抱怨家里糟心事儿一样,特别接地气。卢伟特别提到了新外援哈维的状态。说实话,布莱德索受伤,本土后卫又顶不上,哈维这根“救命稻草”的状态,直接关系到上海男篮能不能喘口气。好在,哈维这场比赛拿下了24分10助攻3篮板,卢伟总算是松了口气。他觉得哈维发挥不错,尤其是那10个助攻,看到了希望。
但问题来了,一个哈维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显然没那么简单。卢伟也坦诚地说了,球队之前的两大法宝,一个是布莱德索和王哲林的挡拆,一个是洛夫顿的大核持球单打。现在布莱德索不能打,洛夫顿的状态也不稳定,想赢球,那真是难上加难。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上海男篮这么依赖外援?当然,CBA球队对外援的依赖程度普遍都比较高,但上海男篮似乎尤其明显。当我们习惯性地把原因归结为“国内球员实力不够”的时候,是否忽略了其他一些因素?比如,球队的战术体系是不是过于依赖个人能力?本土球员在体系中扮演的是不是过于单一?说起战术,卢伟也给出了两个调整思路。一个是让洛夫顿和王哲林打挡拆,毕竟之前有过成功的案例,季后赛可以拿出来试试。另一个是让哈维和王哲林打挡拆,考虑到哈维的传球能力,这也不是没可能。
但说实话,这两个思路听起来都像是“临时抱佛脚”。王哲林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一个人能撑起整个球队吗?洛夫顿的个人能力也很强,但如果他被对手重点盯防,其他人能站出来吗?说到底,篮球是一个团队运动,光靠几个球星是赢不了球的。就像一个乐队,光有主唱是不够的,还需要吉他手、贝斯手、鼓手,大家各司其职,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章。
卢伟还提到,要给洛夫顿更多的支持,尤其是外线三分球的火力。这话没错,但问题是,上海男篮的三分球火力一直不稳定。这个赛季,上海男篮的三分球命中率在CBA排在中下游,这跟球队的整体战术和球员的个人能力都有关系。
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三分球打不开,洛夫顿这个点就会被限制,球队的进攻就会陷入停滞。所以,上海男篮现在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外援缺席这么简单,而是整个球队的战术体系、球员能力以及球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我说,上海男篮想要在季后赛有所作为,光靠临场调整是不够的,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战术体系,培养更多有潜力的本土球员,打造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球队文化。这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盖再高的楼也会摇摇欲坠。上海男篮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先把地基打牢,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比赛中走得更远。至于这场输给新疆的比赛,就当是给上海男篮敲响了一次警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