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什么时候?

周易岐黄春秋 2023-04-26 09:21:19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国学校教育的出现是非常早,只是当时还没有出现“学校”这个概念。早在夏朝就已经有了广义上的学校,称为“校”,主要是教授祭祀礼仪和射、御、书、数;到了商朝,学校称为“序”,主要进行礼乐、射箭、宗教等教育;西周的时候,学校的名称为“庠(xiáng)”,源于虞舜时期的教养机构,主要是对青年进行孝(xiào)悌(tì)教育。周天子还设置了专门供奴隶主贵族来读书的“大学”,称之为“辟雍”。满15岁的男性贵族子弟可以在这里学习各种技艺,如礼仪、算术、识字、音乐、射箭、驾车等;而10岁到15岁的男性贵族则是寄宿到城内的“小学”学习。

春秋时期,孔子开创私学,即私塾,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到西汉时期,汉武帝在中央设置太学(国家最高学府),在地方设置学宫。到了隋唐时期,办学达到古代的极盛时期,学校有了更多的分类。唐朝时成立的“书院”,在宋代时达到顶峰,形成蔚为大观的“六大书院”。明清的学校形式基本上都是承袭隋唐的。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地方或私人创办的学塾,也就是私塾,遍布城乡,非常普遍。清末,随着洋务运动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浪潮,近代教育迅速发展,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学堂成为一种新的学校形式,新式学堂也逐渐普及开来。

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教育部又重新公布学制,把“学堂”一律改称为“学校”,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6 阅读:77

周易岐黄春秋

简介:读史明智,鉴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