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寻亲,为何三个弟弟闹成三段笑话?皇家亲情被权谋戏耍

紫薯圆圆 2024-10-04 13:54:59

堂堂的皇子怎会处于举目无亲之境呢?只要傍上萧氏豪族,难道还会担忧没有亲人可言吗?

萧太后童年凄惨,父母早逝,还有姐弟。生活所迫她卖身,入王府成婢女,自此便和家人断了联系。

她侍奉的王爷乃李恒,也就是后来的唐穆宗。想来萧氏应是有几分美貌,故而得以被李恒单独召见,并生下了次子李昂。

然而,唐穆宗貌似对萧氏不太喜爱,许久都未给予其名分,致使史书都难以明晰她在成为太后前到底是何身份。

以母为贵,可想而知,母亲遭冷落的李昂在宫中过得是何等憋屈。而太监们选中他,很大程度是因其没啥“人脉圈”,容易掌控。

而后他借尽孝的由头,迅速寻到了姨妈,将其册封为徐国夫人,可舅舅却一直沓无踪迹。

名为赵缜的商人寻到萧洪,宣称其乃太后失散二十多年的弟弟,还带萧洪去见徐国夫人,以让其判别真假。

然而,当年弟弟走失时年纪尚小,如今模样大变,徐国夫人根本难以辨认,无奈只得带着他去拜见萧太后。

萧太后如同徐国夫人那般,对于自己弟弟的模样竟也已模糊得难以记起了。

我着实困惑,据史书记载萧太后乃自愿卖身,并非被抢,那她理应能安排好弟弟生活,怎会没留下丝毫线索?除非姐妹俩都不顾弟弟死活,连道别都省了。

由于缺乏识别的标准,那就暂且认定是真的好了,随后姐妹三人便相拥在一起,失声痛哭起来。

数年后,萧洪竟被调去任鄜坊节度使,摇身变为镇守一方的要员。可偏偏这一调令,给其带来巨大麻烦,致使他命运改变。

那时在禁军中存在一个盛行的惯例,若有将领要去担任节度使,其同僚们会共同凑钱为他准备行装、路费以及赴任初的各项费用,待其有钱后会以三倍来偿还此借款。

由于节度使掌控财政大权,堪称土皇帝,其待遇绝非禁军将领能比,所以有此规矩。这种“集资”模式既化解前期费用高难题,又给“投资人”带来丰厚回报。

然而萧洪本不存在资金紧张状况,和这条规矩毫无关联,可不知怎的就稀里糊涂被牵扯其中了。

原来,先前那鄜坊节度使是从禁军出来的,其还在偿债期间就突然离世。以现代人看这就是投资失败得自认倒霉,可那时并非法治社会,那些投资者觉得他们投的是职务,前任死了,后任得偿债。

萧洪着实不服气,他心想自己又没拿那些投资款,凭什么要去替前任承担债务呢?

私下集资这种纯粹个人举动,缺乏严格法律限制,众人各执一词。那些投资人倚仗人多又有后台,竟将官司闹到了宰相李训跟前。

后台?有谁的后台能硬过萧洪的?可别小瞧,那些投资人的后台相当厉害,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神策军中尉仇士良,一个大太监。

仇士良不缺钱财,按理说是不会参与集资之事的,然而他众多心腹皆是投资人,所以他定然得为他们去争上一争。

仇士良来势汹汹,可萧洪毫不畏惧,无需惊动皇帝自有人为他解决,只因他背后还有个大靠山,那便是宰相李训。

萧洪和李训之间有着令人咋舌的缘分,那缘分充满了戏剧性,真可谓是相当劲爆啊!

李训不知从何处获取到信息,竟愕然发觉,那位太后之弟萧洪竟是个假冒之人。

李训知晓真相,非但未告发萧洪,反以此要挟牢牢掌控他。萧洪倒也机灵,即刻投诚,借权力提携李训之弟,于是两人结成同盟。

靠着李训这坚实的屏障,萧洪毫不惧怕投资者告状,甚至唆使前任节度使之子向李训申诉“人死债清”,而李训心领神会,很快就判投资者败诉。

本应结束的一场经济纠纷,可仇士良认为自己被打脸,心里憋着气,进而施展出了大手段。

究竟是什么大招呀?仇士良不知从何处找来个叫萧本的人,还宣称这人乃是太后真正的亲弟弟,而萧洪则是个冒牌货!

这下可不得了啦,事情严重起来,接着御史台受理此案,没多久便审讯清楚,原来萧洪竟是个冒牌货。

如此一来,太后寻亲成了一场闹剧,萧洪竟因一个经济纠纷而使自身身份败露,最终落个身首分离的下场。

此次萧太后变得格外谨慎,详细询问诸多家庭细节,萧本皆应答自如,祖上及亲戚情况都准确无误,太后遂含泪拉着他手道,上次遭骗,这次定不会错。

未曾想,才短短不到两年竟又生事端,那福建观察使唐扶,带来个叫萧弘的晋江县令,竟宣称这人方是真正的太后之弟。

萧太后真够糊涂的,其弟那么小就失散,怎会那般熟悉家里情况?我们很多人连曾祖父名都不知,这明显是精心准备的,只有冒牌货才会这般谨慎准备啊。

御史台再度行动起来,没多久便有了定论:那萧本乃是假冒的,而萧弘才是货真价实的。

萧太后真是可怜,竟又得第三次去认亲,而萧本呢,却安然无恙,并未受到任何处罚。

然而两年后,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竟莫名上书称:之前众人皆言萧本乃冒牌货,萧弘才为真。此案件审理极不专业,应让二者对质,不然被骗就会贻笑千古了。

刘从谏虽未挑明,但聪明人都能领会其隐含之意,想必他是获知了某些信息,从而对萧弘的身份起了疑心。

审讯得出的结果真是令人格外惊喜,原来萧弘竟和萧本一样,他们统统都是假冒伪劣的货色!

萧太后历经十二年苦苦寻亲,先后认了三个弟弟,却闹出三段荒唐事,至于那始终未露面的亲弟弟,就此成了永远的谜团。

原因其实挺容易理解,就是留待恰当契机亮出,以作打击对手的利器,甚至其就是某些人特意制造的前台傀儡。

在萧洪的那段经历里,李训与仇士良可谓是对头冤家。李训借助萧洪来为己谋利,而仇士良则暗中蓄力,待要彻底算账时方才引爆。

史书关于唐扶的记载甚是简略,难以判定其扮演的角色,依我之见,他推出萧弘来对付仇士良的迹象极为明显。

刘从谏与仇士良曾为同盟,后竟反目,其揭露萧弘,看似对萧本有利,实则不然,首次审讯后萧本虽被揭却未受罚,显然是仇士良暗中作梗。

第二次审判竟致使萧本和萧弘一同被流放,想必是背后暗战中仇士良处于下风,而此事件也为刘从谏与仇士良的激烈争斗埋下了引子。

太后本为寻亲,却不幸沦为朝廷争斗之工具,这般事若在盛唐,简直匪夷所思,怕是李世民都得气活从昭陵出来。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