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拘其颈,剑承其心”,春秋时期剑文化如何在继承中发展的?

爱历史的晓柯 2022-10-06 15:25:03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产生并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并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新的学术文化在社会流传,而各个国家都试图通过变法使得自己走向强盛,呼吁新的思想文化作为指导,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基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剑文化的发端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政局动荡,百家争鸣,“剑”与“剑”文化应运而生

剑作为一种冷兵器,在热武器产生之前,被广泛的用于战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身自卫武器。剑以其强大的功用在世界各地被广泛采用,而世界各处也都制造了属于自己的剑兵器,展现出了不同的剑文化。

中国剑产生也十分的早,早在青铜文明时期中国制作出了铜剑,并且被用于战场。而中国的剑与世界其他地区制作的剑却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中国剑种类繁多,功用也各不相同,形式古朴厚重,制作精良,剑身铸有精美纹饰。而且中国每一个朝代,在实际的作战中,发展制作了自己独特的剑,这些都是中国剑的独特之处。

中国剑文化随着剑的制作的发展,产生并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赋予剑以不同的时代文化内涵。先秦时期配剑被认为是君子的象征,是男子立于天地间必须具备的饰物。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统治,防止反抗,收天下武器铸造金人十二,同时不允许随便配剑,违令者处以重刑。

后世王朝多承袭秦朝规定,同样不允许平民随意配剑。虽然封建王朝多禁止用剑,但是剑依然被作为一种精神的具体展现和身份的象征,被士人随推崇,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剑被寄托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而这一切都是从春秋战时期兴起的,春秋战国时期政局动荡,百家争鸣,“剑”文化应运而生。

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征战不断,剑被广泛运用、外加上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应用与推广,“剑”被不断推广,“剑”文化也逐渐丰富

春秋战国在生产力上做重要的表现就是铁农具的应用与推广,而铁农具的大量制作,推动了中国冶金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商朝时期剑短,如同一把小匕首,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中国剑的长度不断加长。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剑的长度已经达到的50厘米左右,而到了战国时期剑长达80厘米左右。除了剑的长度在加长,剑的锋利度,韧度,厚度,纹饰都有了巨大的进步,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春秋战国时期冶金技术的发展进步后新的铸剑材料的采用。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征战不断,都在进行战争。而剑作为重要的兵器,被广泛的使用在战场之上,一把好剑不仅可以为将士防御自身,还可以冲锋杀敌。广泛的战场需求,刺激了铸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剑得到广泛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一大批制剑的高级匠人,这批匠人制剑技术高超,提高了社会的制剑技术。由于当时剑的广泛使用,市场需求巨大,这就刺激了一批人投入到了制剑工艺之中,并且不断钻研研究,力图提高制剑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制剑工匠有干将莫邪,他们制剑的传说至今依然被广泛流传。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一大批铸剑的高级技师,而且出现一些论述铸剑的文章,如《考工记》、《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比较全面的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铸剑的技艺。

这一时期,由于铸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技艺高超的铸剑工匠的产生,使得剑的铸造技艺走向成熟,剑的形制开始定型,中国以后千年剑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与演变的。而且此时期出现了一批记载铸剑技术的著作,为后世铸剑工艺提供提供了指导。

三、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继承西周萌发的剑文化,游侠主义、修文教、礼仪制度为春秋时期剑文化注入新的血液

春秋战国时期剑的广泛使用和需求,推动剑的发展。伴随着剑的发展,中国剑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首先继承西周的剑文化,西周时期,周公制定《周礼》,划定了天子以至于庶人的礼仪规范。

而剑作为一种身份象征,各个阶层,各种场合都有配剑的具体规定,用以确定尊卑,由此开始剑作为一种身份象征的观念印刻在中国人的思想之中。而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就继承了西周已经萌发的剑文化,并且有所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剑虽然被广泛用于战场,但是由于战争形式,战场中使用最多的还是长矛等远距离作战武器,剑主要还是作为将领指挥战事的工具和士兵短兵肉搏的武器。剑最主要还是被士大夫所佩戴,用以明确尊卑身份。

孔子崇尚周礼,并力图恢复西周的礼仪制度,所以努力宣传配剑的制度。而作为一时的显学的墨家,墨子及其弟子提倡游侠主义,所以广泛配剑。《宴子春秋》中曾说:“戟拘其颈,剑承其心”,足以体现剑术。

而墨家所提倡的游侠主义,给春秋战国时期的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涵。虽然此时配剑主要还是一种身份象征,但是由于墨家的提倡,游侠的身份得到人们认可和推崇,所以剑也在一定程度被认为是一种游侠的象征,通过剑游侠可以行侠仗义,救人于危难之中,这就奠定了后世剑文化的基础。

剑虽然是一种冷兵器,是杀人流血的武器,但在中国剑却蕴含着文明礼仪的内涵,而这一切都萌发于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武王提出修文教,从此以后剑便超越了单纯兵器属性,还兼有了教化功效。由于西周的奠基,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剑更是被用作人文教化。通过配剑身份地位不同,而佩戴不同长短轻重的剑,划定了各个身份等级。

天子配剑显示天子威严,更是肩负沟通苍天,拯救黎民苍生的重任;贵族公子配件显示富贵大气,更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明礼修身;将领配剑指挥千军万马,更是肩负守卫疆土的重任;游侠配剑显示自己的勇猛,更是用于打抱不平。

寒门用剑来表现自己崇高的志向,寄托精神。春秋战国时期的剑文化孕育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人文精神,通过剑时刻提醒着配剑人自己的身份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和任务,从而教化的世人。

而且剑在春秋战国时期还经常被用作国与国之间交往回赠的礼物,蕴含深刻希望停止战争,和平往来的希冀。剑虽然用于战争却被赋予深厚和平之情,这是萌芽于战国时期,中国独特的剑文化观。

四、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精神内涵,形成完整的礼仪体制,拓展了佩剑的阶层和人员,丰富了剑文化的内涵,同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世代代得以传承

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伴随着剑的发展而得到了迅速发展,由此产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剑文化观。中国的人认为,止戈为武,剑不仅仅是战场冲锋陷阵的冷兵器,更多的意义是用来保家卫国,是用来人文教化的。

剑作为一种周代的礼仪制度,经过春秋战国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礼仪体制,后世王朝所继承,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礼仪制度,剑也成为中国礼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

西周时期剑主要是一个区别身份的标志,而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和剑的广泛使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传播,此时剑已经突破了西周功用的局限,不单单是一种尊卑的标志物,而成为配剑人职责的体现。

时刻提醒配剑人自己身上的重担。特别是墨家游侠主义的兴起,拓展了配剑的阶层和人员,更是丰富了配剑的内涵,成为后世配剑侠客的最早原型,指导唐朝豪侠之风依然盛行,并被世人推崇。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和发展的剑文化,是当时形成的中国精神的外化表现,并且不断被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从而成为中国精神流传的一个实物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剑的融合与发展,世世代代的得以传承。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剑制作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与剑融合的一个关键时期。此时期剑在吸收和继承西周的形制和礼仪内涵的同时,在诸子百家思想的推动下发展趋向多元化。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铸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技艺高超的铸剑工匠的产生,使得剑的铸造技艺走向成熟,剑的形制开始定型,中国以后千年剑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与演变的。

而且此时期出现了一批记载铸剑技术的著作,为后世铸剑工艺提供提供了指导。而且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丰富了剑使用的技法和剑的文化理论,成为后世剑文化的发展最初源头。

参考文献:

《春秋》

《史记》

《资治通鉴》

0 阅读:24

爱历史的晓柯

简介:是晓柯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