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34岁女子被拔错牙后从11楼跳下,揭开无数中年人最后的遮羞布

末世坦克 2025-04-04 03:15:05

或许你听说过一句话:“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

因为身负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才会在一根轻飘飘的羽毛落在肩头时被压垮。

3月12日,安徽安庆一女子吴芳芳前往安庆市市立医院检查智齿。

医生没有给她麻醉就开始了手术,结果在拔牙途中却误使智齿旁边的一颗原生磨牙断裂。

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当事医生急于隐藏这次医疗事故,将断裂的牙齿用钢丝固定,塞回了刚拔掉智齿的牙洞之中。

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吴芳芳痛得不断挣扎流泪,医生直接无视她的痛苦,叫来了三个人像按牲口一样把她按在手术台上。

之后,作为受害者的吴芳芳没有得到一句解释,涉事医生推卸责任,说拔牙前就告知了导致牙齿断裂的风险。

不仅如此,医生还厚颜无耻地修改了病历,说是受害者不注重口腔卫生才导致的牙齿感染。

吴芳芳多次求援,一连五天,她发抖音、发朋友圈、报警、上报卫健委,可得到的只有推诿,没有结果。

3月17日下午,吴芳芳接到电话去安庆市市立医院协商处理结果,可是就在当天下午,她从医院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中间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可她的朋友圈中一串串饱含普通人的辛酸和血泪的文字中,我们或许能够窥见一丝她的痛苦和绝望。

这次的拔牙事件只是吴芳芳人生路上最微小的一样苦难。

她是一位单亲妈妈,育有一个早年被确诊自闭症的儿子,为了给儿子治疗,吴芳芳这些年倾尽全部心力。

就在不久之前,吴芳芳的母亲刚刚做完手术正在住院,她的哥哥远在外地,照顾母亲的责任只能落在她的身上。

需要照顾的母亲、久病无医的儿子、牙痛了很久才下定决心花钱医治却被误诊的自己……

这些苦难像海浪一样,一重接着一重拍打在她的身上,终于将她卷入了没有希望的深渊之中。

心理危机

在网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成年人为一件小事崩溃”的事例。

一个女孩经历连轴转的工作后想买杯奶茶奖励自己,可遇上雷雨天,自己又摔了一跤,将奶茶杯摔破了。

她一边用手接奶茶一边放声大哭,哭的不是奶茶而是自己的委屈。

一位妈妈送孩子上学,孩子赖在三轮车里,任凭妈妈怎么拖拽都不肯下车,妈妈崩溃坐在车边大声尖叫哀嚎,发泄着自己的绝望。

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像是一块钢板,有的人厚、有的人薄。厚的人能经历数次捶打,而薄的人一砸就穿。

在《活着》中,福贵先后经历了妻子的去世、儿子女儿的去世、女婿和孙子的去世。

一连串的打击让他痛苦欲绝,可他最大的韧性也是最坚强的心理复原力,就是活着。

活着,仅此而已。

心理学中的应激-脆弱模型指出,心理健康是个体面对环境压力和自身承受能力博弈的结果。

当环境压力超过个体的应对能力时,就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特别是某些急性应激事件,人们突然面对亲人离世、重大灾难或是自己无法解决的危机问题。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个体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并发展为其他心理障碍。

复原力提升

《庄子·人间世》中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我们不能切身体会到痛苦发生在他人身上时的崩溃和绝望,只能加以警惕、避免在自己身上发生同样的悲剧。

在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3I”理论,即“我是”(I am)、“我有”(I have)、“我能”(I can);

用以帮助陷入心理危机的个体寻找自己的能量、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项挑战。

(1)“我是”:

探索自己的优势方面,即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有没有相比较而言胜过别人的能力。

(2)“我有”:

探索外部社会支持方面,即我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哪些为我提供舒适环境的物质条件、有哪些人正在关心我帮助我。

(3)“我能”:

探索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即面对这件事我可以向哪个方向去努力、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帮助我度过这次危机。

当我们自查反省后,或许会觉得自己缺少了某一些能力或者条件,这正是我们补充资源、用以储备因对未来危机的好机会。

缺少信心就探索自我优势、缺少外部支持就发展亲友支持系统、缺少能力就努力培养自己……

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可以顺利度过每一场本不该有的苦难,焕发出全新的自我。

-The End -

作者-专序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0 阅读:19
末世坦克

末世坦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