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爬、陪聊、陪玩,陪伴生意兴起,新三陪这些乱象要注意

大核有料 2025-03-26 15:25:54

文/编辑:大核有料

随着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变大,社交也相应出现了减少,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单身,不愿谈恋爱,一种全新的生意正在我国悄然诞生。

在一些群里,有这样一群人被称为“陪陪”,他们没有传统的正式工作,却依旧能过着收入不菲的生活,他们正是新“三陪”兴起后的从业人员。

所谓“三陪”可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服务,而是以一种全新姿态出现在社会中的一类新型服务项目。

其中就包括陪顾客爬山、陪顾客聊天、陪顾客玩游戏,这一行业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根据中国国金证券报告的预测,这个行业未来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甚至更多。

而受众群体未来也不只局限于年轻群体,中老年人也有参与到这个行业里来的趋势。

然而,每一个行业兴起时,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而新“三陪”服务的到来背后,也隐藏着各种乱象。

那么这种“陪伴生意”为何越来越受欢迎?它的背后又藏着哪些潜在的乱象呢?

新“三陪”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4年,泰山累计接待游客806.3万人次,在爬泰山热度兴起的同时,有这样一件事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一位26岁的小伙子,在泰山接陪爬项目,一年就赚了30万!

只是陪人爬山竟然这么赚钱?

不少网友对此充满好奇,当事人表示,他在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爬两次泰山,一个月赚个四五万不是什么问题。

在收费问题上,他在白天接陪爬收费600元,晚上则是700,主要顾客基本都是女性,年龄大多在20岁到35岁之间。

但想要从事这份工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从业者不仅需要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还要给顾客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包括在爬山过程中注意顾客的身体状态,为其提供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支持和帮助。

这对从业者来说,身体和精神都需要经受巨大考验。

除此以外,作为陪爬人员,还需要有着不错的颜值,还要有较好的拍照技术,这些条件的存在,也间接提高了入行门槛。

在去年,一位20岁的女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开始接单,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在晚上陪陌生人聊天,向对方提供情绪价值,每月能赚600到2000元!

这笔收入不仅帮助她解决了上学生活费的问题,还让她在与人交谈中,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像这样的服务并不少见,在网络平台上,还有一些类似的服务,其中就包括“叫醒”服务,主要是每天固定时间,通过语音电话的形式,将顾客从睡梦中叫醒。

有“叫醒”服务,自然也有“哄睡”服务,同样也是以电话语音的方式,为顾客在睡前提供充足的情绪价值。

这些服务都是“陪伴生意”中的一种。

至于陪玩则主要体现在游戏行业,这种情况主要在游戏圈里盛行,形形色色的陪玩店里,顾客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声音、样貌,挑选心仪的人选,陪自己玩网络游戏。

其中还包括一些 “代练”服务,这个行业其实已经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据了解,陪玩行业里的“顶流”,每月收入高达10万元,普通从业人员的普遍收入也能达到2000以上!

以上这些“陪伴”服务,主要的消费群体和从业人员都以年轻人为主,而中老年人群体里,也有类似的“陪伴”服务。

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温州市的姜女士在二手平台上接到这样一份订单。

顾客的父亲脚受伤,但对方因为工作原因、孩子上学的问题,没法陪父亲去检查,所以找到姜女士,希望她能陪患者前去就诊。

而这已经是姜女士那个月接到的第17笔订单!

事实上,中老年人群体中,“陪诊”服务也在慢慢兴起,其中包括照顾、照看生病中的老人,还有帮忙领取报告单,陪患者聊天等等。

这种“陪诊”服务的收费每小时大约几十块钱,一般两小时起步收费,这为老年人或不便单人外出就诊的患者,提供了另外的选择。

这些“陪诊”人员担任了护工的角色,但收费要比护工更低,提供的服务却相差无几。

正是这个原因,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开始慢慢变多!

未来,中国的“陪伴”服务经济随着需求的增多,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而那些早早就开始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也将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但在利益的背后,还是有很多潜在的问题需要注意!

背后乱象

在“陪爬”行业兴起后,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很多入行的人,他们并没有专业的技能,再加上缺乏监管,乱收费、服务不满意带来的经济争端还是存在。

所以要想将“陪爬”行业发展下去的话,职业化、正规化、专业化必不可免。

再加上没有平台的监管,私下接单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依旧存在,所以如何避免这些乱象的发生,还需要市场进行规范才行。

“陪聊”和“陪玩”行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种为顾客提供情绪价值的消费价格差异十分巨大,但消费服务和质量却参差不齐,一些从业人员并不具备相应资质。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顾客在消费后并没有得到自己需要的情绪价值,最终引发经济纠纷的问题出现。

再就是,这类服务主要集中于线上,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交易。

服务的远程性可能会造成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泄露,而且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不透明的问题依旧存在。

据了解,一些服务里,甚至还涉嫌低俗的不良行为,该如何对这种情况进行监管依旧需要完善。

针对中老年人的“陪诊”服务,也存在价格欺诈,侵犯个人隐私,泄露个人敏感身份信息,甚至有提供灰色服务等问题存在。

未来,我国“陪伴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管,打击灰色服务将是重中之重。

结语

事实上,情绪满足是每个人的刚需,为满足情绪价值花钱这点无可厚非。

如果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监管机制,不对这些行业进行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改变的话,那么这个新兴行业很可能会出现“跑偏”的情况。

除了我们提到的这些以满足情绪需求而出现的“陪伴服务”外,其他的如陪逛街、陪旅游、陪吃饭等服务也有潜在的市场需求。

在加强这方面的监管,维护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参考:

海报新闻:陪伴经济,是一门什么生意? 2025-03-24

环球网:新加坡媒体:花钱解决孤独,中国“陪伴经济”正火 2024-07-17

新京报:游戏陪玩代练产业调查:顶薪月入10万,大公司从业者超两千 2024-05-08

浙江日报:陪诊陪玩陪爬山……“陪伴经济”兴起,这些乱象要注意 2024-10-15

澎湃新闻:陪人爬山年入30万,为情绪买单还是户外新风口? 2025-03-18

光明网:花钱买“叫醒、陪聊、哄睡”……“情绪消费”该如何规范? 2024-11-18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