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整理书架时,无意中发现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面有这样一句话:“闲居时纸笔为伴,至乐事莫过读书”。
其实,现已花甲之年的我,在过去的时光里也算得上是“纸笔伴我行,读书以为乐”了。自孩提时代起,启蒙老师就教育我“书要读熟,字要写好”,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铭记在心,不敢懈怠。告别“十年寒窗苦”,我庆幸走进了“以纸墨为媒”传播文明的一家知名印刷企业,远离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心中不免流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欣喜。然而每天周而复始单调的工作确实使我百无聊赖。此时,充裕的光阴对我来说是一条浩远无力横渡的大河,单调和多余的时间让人倍感无聊。
无聊是一种残酷的折磨。无聊不仅是没事做,而是如同找不到波段嗡嗡乱响的收音机一样让人无所适从。也许命运永远不会捉弄一心向上的人,在我倍感无聊的日子里,我找到了书,找到了老师加挚友——颇有艺术细胞的周善龙,是他教会我“闲居时以纸笔为伴”,打发那无聊的时光。然而让我收获最大的莫过于《范曾自述》一书。出生于书香门第,有“艺术神秘人物”和“鬼才”之称的著名画家范曾,以他“七十二难”曲折的人生经历告诫我“年轻的岁月不要闲掷闲弃,要用意志力战胜任何懒散和惰怠的习性,鞭笞自己,有如对奴隶之苛酷……”
工作五年后,时来运转,承蒙领导厚爱,让我专门从事“舞文弄墨”的工会宣传干事。然而一直对自己未曾接受过正规系统的中文专业知识学习而深以为憾又不甘寂寞的我,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啃下17门大专课程,拿到了自以为豪的自考大专文凭。其后的二十多年,我尽最大的努力去战胜懒惰习性,坚持“纸笔伴我行,读书以为乐”。即使是在十年前的“知天命”之年仍然白天上班,晚上“死记硬背”到深夜,通过一年半的艰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资格证书。退休后有幸成为简书创作者,现坚持日更160天,累计17万字。欣喜之余,颇有一番感慨:人生会有许多乐事,读书写作其实就是精神的至乐。我想如果读书写作能在我的周围成为时尚,就会少一些浮躁,少一些恶习和庸俗,就会多一份清静和情趣,就会多一份收获。虽然读书不能马上见效,立即“解困”,但却绝对是“蓄能”。它会让人真正快乐地享受生活,改变未来。
身处日新月异的社会,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没有终身学习的恒心,不但会落伍,而且会被淘汰出局,成为社会的弃儿。因此,希望年轻人在青年时代把生命之弦拉得紧一些,多学一点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年轻时不能正确地把握人生,把精力充沛的年华,消损在长吁短叹的牢骚、卿卿我我的爱情、斤斤计较的处世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上,那么,在岁月过尽、华发渐生的时候,你定会感到空虚和怅惘。因为你已把金子一样的青春年华闲掷闲弃,“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剩下的只是精力衰退,力不从心的晚境,那时的悔恨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人生至乐莫如读书。正如古人所说:“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既然读书能为人类创造财富,读书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趁年轻的时候多读些书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