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滇池湖水澄澈,40年代的彩色照片中可看到其湖水呈现出湛蓝的颜色 。
滇池沿岸有像昆明城西篆塘码头这样的重要水运枢纽,各类传统木船和早期轮船穿梭往来。木船有合子船、加帮船、梭镖船等,按用途可分为运输船、客运船、捕鱼船等,是当时昆明城区与滇池沿岸各地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 。
上世纪40年代滇池周边商业活动频繁,湖畔有热闹的集市,如滇池集市人头攒动,岸边还有众多餐饮店和小贩 。
滇池是昆明最重要的游览地,人们会在滇池里游泳、划船、垂钓,享受水上活动的乐趣 。
40年代的昆明,是一个充满田园风光的时期。农村生活简单,蓝天白云是常见的景象,空气清新,农民们依靠传统的农耕方式种植作物。
40年代的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街头生活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
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这些服饰既实用又具有民族特色。
这些照片是对那个时代昆明街头生活的一个缩影,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没有自来水的时代,妇女们利用河流作为洗衣的水源,这是当时常见的做法。
在40年代,昆明经历了许多历史变迁,德胜桥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生活。
40年代昆明绥靖路(后来更名为长春路,再后来又改为人民中路)的街景,作为昆明的重要街道,是当时商业活动的中心,街道两旁有各种店铺。
正义路是老昆明城的中轴线,商业气息浓厚异常 。街道两旁是古朴错落有致的建筑,充满古色古香 。路上铺着青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富有质感 ,有国际照相馆、亨达利钟表行等老字号 。
上世纪40年代,昆明文庙街因临近文庙而得名,文庙是当时昆明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街道两旁多为传统的中式建筑,青瓦屋顶、木质门窗,建筑风格简洁而古朴 。
教室多为破旧的瓦房或,采光和通风条件差,遇到风雨天气还会漏雨、透风,课桌椅短缺且简陋,黑板不过是在墙上涂黑或钉上一块木板制成,粉笔也常常供应不足。
滇剧在昆明当地拥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包括各个阶层。观众们对滇剧的热爱使得剧场常常座无虚席 。
小吃店老板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着。双手变得得粗糙,但却能熟练地完成各种小吃的制作,从揉面到烘烤,一气呵成。
1944年2月,日本飞机前来轰炸,听到警报的居民急于疏散隐蔽,一时慌乱引发大火。很快殃及了位于正义路与光华街交汇处的天开云瑞坊,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地标性牌坊,在焚烧后被拆除。
昆明解放,人们在金马坊前迎接解放军
1964年国庆,昆明检阅台前欢庆的群众
昆明第一代工人文化宫建于1952年7月,次年5月建成,位于昆明市东风广场,占地75亩。
昆明百货大楼建于1959年,在60年代是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和最热闹的商场 。
以百货大楼为中心的三市街、正义路、南屏街形成了昆明最热闹的商业圈,一直延续至今 。
昆明百货大楼前的街心花园随着城市发展,其周边建筑和环境不断变化,但街心花园一直是昆明城市风貌的一部分,承载着几代昆明人的记忆 。
近日公园在60年代已发生大变化 。其原址在大南门,百货大楼街心花园处 。1922年拆除外层城门后建近日公园,1953年楼被拆除 。
长春路是商店、饭铺、茶室林立的热闹街道。有长春百货商店,货品多,服务好。还有如映江楼、东月楼、岳记蒸肉馆等知名餐饮店铺 ,以及云南大戏院,刘奎官、关肃霜等京剧名角天天在此演出 。
60年代昆明金碧路,法国梧桐树还不大。
武成路东起华山西路,西至小西门,路长850米左右 。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在明代昆明城建成时便是主要街道之一。名字来源于曾经在路上的武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