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咱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群人,曾经穿上迷彩,勇敢地站在祖国的边疆,保卫家园,英勇作战,可转业后的日子却像是摔了一跤,打了个翻身仰。没错,我说的就是那些曾经的志愿兵,尤其是转业下岗的退伍军人。他们的日子,真可以用“不上不下”来形容,简直就是一种“尴尬境地”!在这条社会大河中,他们不属于哪一条主流,而是漂在了中间,动弹不得。
别看他们曾经英勇善战,大家眼中的英雄。转业之后,很多志愿兵被安排进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带着一身光荣的军装,凭着当兵学到的那些技术,开始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听起来,好像是个挺不错的开始,企业效益好,大家看好他们的未来,或许他们自己也觉得“这下子应该能有个好发展”。可是,问题来了,企业效益好是好,但一旦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最先下岗的往往就是这些曾经的军人。很多人一离开军营,进入职场就开始了“下岗”模式,这一下,不仅没了安稳的工作,连自己的一技之长也没完全学好,面临了无所适从的局面。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不是有政策保障嘛,怎么就那么难?对,确实有政策,很多地方也安排了公益岗位给转业的老兵。但话说回来,公益岗位虽然安排了,可是待遇低得让人心寒,拿的工资几乎和社会上最普通的临时工差不多,根本无法保障一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更别提许多退伍军人在这些岗位上面临的心里压力了——“曾经我可是一个能担负大责任的军人,现在却只能拿个几千块去做一些零散的工作,怎么跟自己过去的荣耀对得上?”
更让人愁的是,很多老兵在这段时期的养老保险也断交了,甚至从来没补上。这才是最让人焦虑的地方!毕竟,年龄越来越大,谁都知道,靠打零工是永远攒不下什么养老钱的。于是,很多志愿兵到了中年,已经很难找到一个更好、更合适的工作,只能依靠打零工、做临时工来糊口,日子过得一波三折,头顶的压力山大。
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年龄大了就没用了吗?”可实际情况是,志愿兵们的体力确实会受到很大限制。曾经在军营里,大家都是铁打的汉子,扛枪背炮、跑步障碍赛,那都是家常便饭。可走出军营之后,换了地方,工作性质完全不一样,许多老兵很难再适应那些需要体力的工作了,哪怕他们心有余力,也只能凭着那股韧劲坚持下去,心里很清楚,自己的青春和体力正悄悄溜走。
更糟糕的是,他们通常缺乏一些社会所需的技术,尤其是专业技能。如果过去没有学到一门可以带得上社会的技术,离开部队后,很多人会发现“站不住脚”。这时候,原本在部队打过硬仗的勇气和力量,面对社会的现实问题,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咱们说点实话,转业下岗的退伍军人并不是懒惰的,他们很努力,也希望能过上好日子。可往往是社会给他们设下了太多的障碍。企业的岗位有时候是空缺的,而一些需要的技能,很多人从来没机会学到。社会对他们的接纳度不高,社会上的竞争又异常激烈,所以很多人都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状态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大家看看现在退伍军人事务部门,确实在政策上做了很多努力,像公益岗位、优待政策等等。可是,如果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个老兵身上,也许问题就能得到更多缓解。毕竟,政策再好,落实不到位,也无济于事。而最让人心痛的是,很多老兵因为年龄增长、技能缺失,已经很难再进入正规就业市场。政策保障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如何让这些老兵在退役后真正有一个温暖的家,能在社会上立得住,活得有尊严。
这些下岗的老兵,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关注。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像样的工作,也不是每个老兵都能拥有一份稳定的生活来源。希望我们能从社会各个角度去理解和支持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不是给予同情,而是给予尊重和实际的帮助。
转业下岗的退伍军人,正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不仅是他们自己难受,整个社会也应该反思:我们是否能做得更好,让这群曾经的英雄,在离开军营之后,也能走得更稳,活得更有尊严?
写在最后
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看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关怀,看到更多退役军人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活得精彩。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